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赵天为 《求索》2010,(12):190-192
今传本元杂剧有三分之二保存于古代戏曲选本中。选本为元杂剧的校勘、辑轶等提供了依据,许多元杂剧孤本和名家名作也因此流传至今。元杂剧流传也是一个不断改动和整理的过程,选本的编刊更重于对元杂剧"全貌"的保存和整理。选家们不但抄校曲文,而且完整地记录科白,分清折数,标明楔子,有时也会受当时所流行传奇的影响而在选刊元杂剧时留下些痕迹。虽然选家们与日俱增的斧凿难以使他们的刊本完全担当起"文献整理"的重任,但元杂剧选本却促成了"使莠稗咸除,菁华毕出"之局面,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文学性,并进而促使元杂剧作品能更好地流传。  相似文献   
12.
郭华 《求索》2010,(10):187-189
唐抄本《汉书残卷》作为抄本,保留了唐代文字书写的真实面貌,是研究唐代俗字的不可多得的重要材料,从中可以探讨很多有价值的文字现象,如偏旁的类化,形体的简化、增繁等,同时根据俗字,还可以校正《汉书》的一些文字错误。同时,该抄本还真实记录了《汉书》的早期面貌,对于《汉书》的词句校勘具有重要的作用,校正了一些悬而未决的词句,同时对一些大家的校勘成果可以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对《汉书》的系统整理和校勘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如此,唐抄本《汉书残卷》还可以校正一些大型辞书释义的错误。  相似文献   
13.
王湘华 《求索》2011,(7):206-208
郑文焯为"清季四大词人"之一,擅诗词,精于音律,尤工校雠。一生校词甚多,于梦窗词校勘用力最勤,其所校梦窗词是多种《梦窗词》批校本中最晚出而又最完善的。郑文焯手批梦窗词,另创新义,批语精辟警策。著有《梦窗词校议》二卷,用梦窗手稿十六阕校正明毛晋刻本、清杜文澜刻本、清王鹏运刻本讹误,并推究致讹之因。郑氏在梦窗校议中,以梦窗新词稿对校,综合运用其他校勘方法,逻辑谨严,结论可信,并对梦窗词的艺术特征予以精细考察。  相似文献   
14.
邓跃敏 《求索》2007,(1):183-185
戴震在《方言疏证》中,秉持“综全而校”、“空所依傍”的原则,对《方言》及郭注作了全面而细致的校勘,其校勘方法精湛且运用了转语理论,创获不菲,使“明人妄行改窜”的《方言》成为“可读”的善本。  相似文献   
15.
程艳梅 《青年论坛》2006,(5):117-119
唐初颜师古的《汉书注》,学界一致视之为研究《汉书》的必读之书。由于种种原因,颜师古注有些与《汉书》本义相戾。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对此多有匡正,本文拟对这些匡正加以梳理,探索《读书杂志》匡正《汉书》颜师古注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清代的《说文》研究中,校勘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以《说文》名家的钮树玉、严可均、段玉裁、王筠等无不倾力于此,然而他们的校勘颇有不同。清人的校勘表现出两种性质:一是以力求恢复《说文》原本为目标;一是以《说文》为基础,超越原书,进而实现自己心目中理想化的《说文》为己志。理清清代《说文》校勘的性质,对《说文》学史、校勘学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元代文治政策的推动下,儒学地位有所上升,国家设立了专门的图书管理机构,公私都刻印了大量的图书,但中央政府机构的图书校勘成绩平平,地方儒学和书院校勘精审,藏书家和名儒校勘成就斐然。由于政府支持,佛典、道经和医籍的校勘,都有一定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郑路 《学理论》2009,(31):187-187,280
本文选取了王念孙《读书杂志》当中的三则释例,通过对其的审校考证得出王氏所采用的校勘理念和校勘方法,并指出了其中的不尽如人意之处。  相似文献   
19.
宋代孙奭的《孟子音义》今有多个不同版本,其中存在着诸多的缺漏和讹误,将不同版本进行对比,并且回查每个字头在《广韵》中的音韵地位,同时参考《经典释文》、《一切经音义》等音义书,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孟子音义》的原貌。  相似文献   
20.
张舜徽先生的校勘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著名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 ,在校勘学领域卓有建树。他提倡广义的校勘观 ,并且在校勘的目的和原则、方法与条例以及对校勘成果的保存方式诸方面 ,均有其别具慧眼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