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0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5篇
各国政治   78篇
工人农民   31篇
世界政治   14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8篇
法律   785篇
中国共产党   688篇
中国政治   1517篇
政治理论   594篇
综合类   90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347篇
  2013年   326篇
  2012年   422篇
  2011年   419篇
  2010年   417篇
  2009年   339篇
  2008年   393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230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公共政策规律研究作为政策科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对于增强人类在政策实践过程中的自觉性,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就国内学术界来看,普遍存在着忽视政策规律研究的现象,目前国内学界还没有建立起关于公共政策规律的分析框架.针对此,试图从核心概念、方法论、前提假设以及基本内容四个方面,建构一个关于公共政策规律的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有关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提出与刘斌先生的商榷建议.  相似文献   
932.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确定政府职能的理论前提,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不同主张,深刻影响着政府管理经济的模式和方法。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作为“新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人物,立足于美国的现状,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以不完全信息和不完备市场为分析前提,重新审视了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论述,提出政府与市场之间应建立新型伙伴关系的模式。本文试通过分析斯蒂格利茨的政府理论,对我国的经济转型提供一些现实的借鉴。  相似文献   
933.
和谐社会构建中政府回应机制建设的基本维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和谐社会,要增强政府回应性.增强政府回应性,要求建构有效的、完备的政府回应机制,政府回应机制建构的基本维度包括:不断拓展回应领域,不断更新回应方式,不断优化回应流程.  相似文献   
934.
刘方玲 《理论探讨》2006,(4):171-173
政治典型是以话语系统为基础的意识形态存在,意识形态通过其话语霸权操纵政治典型的建构。在意识形态的话语霸权之下,政治典型的建构往往被归入模式化的理解轨道之中,导致了政治典型的单调乏味和意义超载。由于政治等级结构之下存在着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等级结构,使得政治典型也存在着权威分等。人们通过对政治典型中话语的解读与评判,可以使政治典型的意识形态性自我展现。当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的政治典型再也得不到一般社会的认可和合法地位时,也就意味着主流意识形态的崩溃。  相似文献   
935.
论中国第二次转型期公共领域再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安良 《理论探讨》2006,(2):149-151
中国改革的第二次转型,即由经济建设转向制度建设。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各种公共领域的再建构。在整个发展进程中,公民对社会的政治参与意识变浓,不断寻找机会进入政治过程,进行利益表达,影响政治决策。公民对社会的政治参与最重要的变化是由过去的个人政治参与或非正式团体的政治参与为主要特征变为以正式团体的政治参与为主要特征,其以社团组织的成立、网络媒体的异军突起、民间思想库的建立等为主要表现形式,在民意机构发表意见或直接与行政部门谈判。公共领域的再建构,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由社会转型带来的不平衡给社会稳定造成的消极影响,有力地促进了公民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936.
“政策体制框架”(Policy Regime Framework,PR)起源于美国的复杂政策实践,经过20年左右的发展演进,已成为西方公共政策领域研究中一个热门框架。国内学界对该框架的关注极为有限,同时也缺乏全面系统的总结与展望。本文基于对“政策体制框架”文献的梳理,从概念、结构、前提条件与理论假设、影响因素以及评估标准等方面出发,系统阐述“政策体制框架”的已有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经过梳理,认为该框架在理论建构和现实运用方面仍存在较多的局限性。未来除了需要完善相应的理论建构,还应继续推进政策过程研究与治理研究的深度耦合、拓展研究方法的多元运用以及深化中国情景下的本土化探索。  相似文献   
937.
延安精神对于公安工作的实践引领多于理论探索.公安学报是学术性理论刊物,办刊方针既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又要遵从学术期刊的标准.实事求是既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又是公安学报的办刊宗旨;为民服务既是延安精神的宗旨,又是公安学报的使命和责任;自力更生既是延安精神的特征,又是公安学报的现实困境与机遇;开拓创新既是延安精神的内涵,又是...  相似文献   
938.
互联网党建是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勇于自我革命的主动选择。研究互联网党建的逻辑理路和框架指向,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重点阐述互联网党建作为分析性框架的提出与展开过程,以理论逻辑、内容逻辑和现实逻辑作为观察视角,探究互联网党建的内在要求、实践参照和本质特征,回答互联网党建为何重要、如何开展、有何特点的问题。建立互联网党建的全局性视野,推动党建工作的迭代性和数据化建设,构建互联网党建的发展路径,以期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939.
数字空间的稳定与发展有赖于合理的秩序建构,但数字空间自身的特征造成了空间内权力来源的多元化,作为现实空间国际体系基石的主权原则也不得不根据数字时代的要求进行相应调整。然而,数字空间建构的实践历程表明,主权原则的内核仍然是数字空间秩序建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理论根基。在数字空间创建之初,技术社群曾经尝试过抛弃主权原则建构理想化的空间秩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空间与现实空间出现深度耦合,无节制的网络攻击、资本的“圈地运动”和严重的不平等现象在数字空间蔓延,在这样的背景下,主权原则再次回归数字空间,并在秩序建构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世界主要大国提出了多种形式的数字主权叙事,多元叙事的竞合过程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数字空间秩序的未来图景。中国所主张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与数字空间的原初理想天然契合,必将成为未来数字空间建构中的主流声音。  相似文献   
940.
《欧洲研究》2006,24(5):20-36
本文首先以"英国学派"这一概念被提出到广泛接受为主线,围绕学派的自我构建过程,指出英国学派自我认同的构建主要始于新一代学者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的学术活动,其中经历了一个由争议到共识的历史阶段;接着分析了新一代英国学派学者发展英国学派的努力,重点放在学派自我身份认同构建过程中内/外的界定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于学派的历史以及未来发展的分歧;最后简要分析了当前英国学派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并以此作为建设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