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42篇
中国共产党   93篇
中国政治   129篇
政治理论   55篇
综合类   5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梁启超轶事     
商鸣臣  商冬蕙 《春秋》2013,(2):44-45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著名的代表人物。他给中国社会留下1400万字的皇皇巨著,对中国政治、历史、思想、文化和宗教等领域有精深的研究和论述,同时,他的许多生动轶事,亦在代代学人中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52.
廖保平 《唯实》2009,(12):96-96
1921年10月10日,在民国十年“双十节”,梁启超在天津有一个讲演,题目是“辛亥革命之意义”。谈到“十年双十节之乐观”时,梁任公对未来充满了乐观与信心,这是他从中华民国的“黄金十年”中看到了巨大的进步而生出的。  相似文献   
53.
梁启超最初了解吉田松阴 ,是在康有为创办的万木草堂就读时期 ,通过读松阴的著述《幽室文稿》而得。戊戌变法失败后 ,梁启超逃亡日本期间 ,在给品川弥二郎的信中写道 :“启超昔在震旦 ,游于南海康先生之门 ,南海之为教也。凡入塾者皆授以幽室文稿。曰苟士气稍有衰落 ,辄读此书 ,胜于暮鼓晨钟也。仆既受此书 ,因日与松阴先生相对晤 ,而并与阁下相对晤者 ,数年于兹矣。”①《幽室文稿》一书 ,是松阴从安政五年( 185 8年 )一月到安政六年五月 ,被东送期间所作的文章、书简、诗歌等的集成 ,是松阴后期思想的反映。由此可见 ,早在戊戌变法之前 ,…  相似文献   
54.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他的政治理念、政治实践影响着历史进程,他的立宪观、政党观及民族国家思想是国家秩序重塑的三大途径。  相似文献   
55.
自1902年何擎一编出第一种梁启超文集《饮冰室文集》以来,梁集迭经增订,1936年出版的《饮冰室合集》乃其集大成者,建国后则从未再编。然梁之信札、演说、序文、著述、诗词、联语等,遗之于《合集》之外者尚多,且梁集从未有过注释本,故今当集中学术力量,重编一部荟萃最新研究成果、体现当今学术水平、录文最为详备之《梁启超全集》。  相似文献   
56.
57.
孟红 《传承》2009,(9):14-15
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彪炳千古的重大事件,它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等已深深融入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  相似文献   
58.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的风云人物,他的一生和台湾有着割不断的联系。1895年甲午之战,清政府战败而被迫签马关条约,割让宝岛台湾给日本,梁启超与其师康有为联合各省在京应试举人“公车上书”,反对割台,声动中外。台湾被割让后,梁启超时刻关注宝岛同胞的境况,1911年他应台湾父老的邀请,终于如愿登上宝岛,“本是同根,今成异国”,沧桑之感油然而生,遂以其饱蘸爱国挚情的笔锋,倾吐了对台湾民众的热爱,披露了殖民统治的黑暗。学术界对梁启超的研究比较充分,但惟独其台湾之行的研究却相对不足,因而有必要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9.
蔡欣然 《世纪桥》2005,(6):74-77
在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中,有这样一些名字是我们熟悉的:“以文人而封武侯第一人”的湘军大帅曾国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革新派国士魏源、维新变法领袖梁启超、共和国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当代也有杰出代表层出不穷:朱镕基、李铁映等人,都来自“惟楚有才”的湖南。湖南人嗜辣,红红火火的剁椒让湖南人骨子里总是涌动着澎湃的激情,三湘江水又赋予了他们灵动变通的天性。于是我们看到,当新思想、新变革迎来阵痛的时候,总有湖南人站出来,点  相似文献   
60.
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极权统治几乎麻木了整个国度民众的自主意识,使其日益成为皇权魔杖之下匍匐的奴仆,以至在这个国度逐渐集起了一种极为浓厚而深层的国民奴性和惰性,慢慢窒息着它的生机。正因为如此,我国在近代殖民列强炮击之下竟然不堪一击。因此,也引发了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首先是在国民自主意识的启蒙,即民主思想的唤醒。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启蒙发轫于维新改良派。从梁启超、谭嗣同到孙中山,中国民主思想步履蹒跚,一步一步在专制黑暗中摸索前进。他们感于时事现状,同时缘于个人的生活经历和认识水平,分别就民主思想作了不同的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