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美国泄密者家族又迎来了新成员。2013年6月,29岁的美国青年爱德华·斯诺登向媒体揭发美国情报机构的绝密监视项目"棱镜"计划——"美国盯着世界上每一个人",从而搅起全球政治风暴。泄密,在美国历史上并不是个新鲜话题。就在斯诺登曝光"棱镜"计划时,因向"维基解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十分突出,遭受境外的网络攻击及网站信息失窃持续增多,电子政务安全形势严峻。本文通过"棱镜门"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分析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的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安全管理措施,确保我国电子政务安全运行,尽量降低数据泄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美国"棱镜门"所曝光的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让人震惊——从"棱镜"到"梯阵"等系列窃听项目,标志着美国对整个世界的监控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棱镜门"背后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个人的隐私保护问题,也是美国反恐、霸权政策中自由与安全分裂的问题,更是美国不断将网络信息问题"安全化",进而"军事化"的问题。这意味着,网络信息领域将成为新世纪争夺最重要、最激烈的领域。其中,窃听与反窃听、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将持续且激化,这将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严重隐患。解决网络信息安全的出路在于从个体层面应立法加强隐私、信息的保护;国际层面则应增强信任与合作,及在网络信息领域"去安全化"。  相似文献   
14.
世情     
全球百大思想家“出炉”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近日评选出2013年“拿球百大思想家”。位居首位的是美国国家安全局前雇员、“棱镜门”曝光者斯诺登。文章认为,“棱镜门”事件是2013年最重大的国际新闻事件,而斯诺登是这场全球监控事件中最重要的人物。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实战部门都配置了北大高科公司的活体指纹采集仪,在使用过程中,笔者发现采集仪棱镜采集面上的镀膜极易被划伤,致使划痕成像在指纹上,影响采集效果。笔者对划伤的棱镜进行全部去膜处理后,发现采集效果更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报道“棱镜门”记者被迫远赴巴西 “棱镜门”的轩然大波裹挟着英国《卫报》的美籍记者格林沃尔德,他与同样参与报道的同仁的日子并不好过。在《卫报》无法再工作下去的他,远赴巴西谋职。  相似文献   
17.
《时事资料手册》2010,(4):102-103
南非世界杯在很多方面都创造了历史:这是世界杯第一次来到非洲大陆,也是欧洲队伍首次在欧洲大陆之外夺得世界杯桂冠……64场比赛内外。无数场景值得人们回味。  相似文献   
18.
北风 《侨园》2013,(8):8-8
<正>目前,美国"棱镜事件"已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其主角斯诺登显然成了万众瞩目的"英雄"。随着该事件的持续发酵,触目惊心的内幕不断被爆料出来。其中有消息称,斯诺登揭发,美国政府入侵中国内地和香港网络至少有4年时间。这给正举着互联网安全大棒,准备给中国教训的美国"难堪的一击"。是啊,经常指责别人的人,不想被自己同胞揭发出骇人听闻的丑事,那是相当难堪了。据斯诺登的爆料,美国以防范恐怖主义袭击为由,长期以来大规模监控境内外网民的通话内容,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个人隐私,甚至还入侵别国的互联网刺探各种信息。而且美国的这种特务行径由来已久,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公愤和声讨。经常以自由、民主和人权至上标榜自己的美国,经过它的公民斯诺登无情揭发,如同被送上了历史审判台。  相似文献   
19.
爱德华·斯诺登是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技术承包人,2013年6月将美国国家安全局关于"棱镜"监听项目的秘密文档披露给了《卫报》和《华盛顿邮报》,随即遭到美国政府通缉,并由此引发了一场牵动世界主要大国的角逐,至今仍未平息。斯诺登事件与当前最为敏感的网络安全直接相关,但其背后反映出的,却是世界主要相关国家的斗智斗勇。透过这场博弈,可以看出核心当事国美国复杂而尴尬的处境。  相似文献   
20.
美国泄密者斯诺登揭露华盛顿长期对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对中国内地和香港进行黑客活动,由此引发轩然大波,世界一片谴责问责之声,中国的网民尤为严厉。但让人大失所望的是,平日里那些将美国的"自由、民主、人权"奉为圭臬的人士这次并没有多少站出来进行批判,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沉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