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4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为建立绵羊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对D型产气荚膜梭菌(C60-1株)的ε毒素基因进行扩增,构建pET-32a-ε重组质粒,转入BL21(DE3)PlysS诱导蛋白表达,经Ni柱纯化后获得可溶性ε毒素重组蛋白。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对ELISA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临床检测中的应用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包被浓度为0.5μg/m L,封闭液为1%BSA,待检绵羊血清1∶100稀释,家兔抗山羊HRP酶标二抗1∶5 000稀释,显色液避光显色20 min为最佳反应条件。测定45份阴性血清,计算其平均值(X)和标准差(SD),确定所建立的ε毒素抗体间接ELISA方法的阴阳性临界值(X+3SD)为0.254。检测阳性血清敏感度为1∶3 200,批间和批内重复率显示,变异系数均小于10%,特异性试验显示,检测羊痘病毒(SPV)、蓝舌病病毒(BTV)、羊布鲁氏菌、沙门菌和绵羊肺炎支原体均没有特异性反应。检测90份临床羊血清样品,该间接ELISA方法与商品化试剂盒之间的阳性符合率为82.9%,阴性符合率为95%,总符合率为85.6%。结...  相似文献   
52.
大肠杆菌O157及其Stx2免疫胶体金层析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大肠杆菌O157和志贺毒素2(Stx2)的双抗体夹心免疫胶体金层析法,并运用该方法对上海市兽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保存的已鉴定的58株大肠杆菌进行了检测,评估了其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结果显示,大肠杆菌O157层析法的敏感性为1×105CFU/mL,特异性为87.5%,批间和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8.6%和0;Stx2层析法的检测下限为200μL细菌培养液,特异性为50.0%,批间和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50.0%和33.0%.表明,该免疫胶体金层析法能快速、简便、特异地检测大肠杆菌O157;结合对Stx2的检测,能快速检出产Stx2的大肠杆菌O157菌株.  相似文献   
53.
为探索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在仔猪水肿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将培养的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SLT-Ⅱe处理组等5个组,采用ELISA法测定了培养3、6、9和12 h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ET-1、P-选凝素、sICAM-1及TNF-α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1、10μg/mL SLT-Ⅱe诱导内皮细胞作用12 h时NO的分泌浓度是对照组NO分泌浓度的3倍.1 μg/mL SLT-Ⅱe作用12 h时ET-1、P-选凝素、sICAM-1及TNF-Ⅱ的浓度分别是相应对照组的4.6、2.8、2.8、1.8倍.由此可见,SLT-Ⅱe通过诱导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NO、ET-1、P-选凝素、sICAM-1及TNF-α的过量分泌,NO/ET-1比值下降,引起肠道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导致水肿病的发生.SLT-Ⅱe诱导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最佳模型剂量为1μg/mL.  相似文献   
54.
目的:有效利用BTX-A缓解脑卒中后肌痉挛,恢复肢体功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资料来源:应用网络检索美国公共医学网1998-01/2007-05与BTX-A在脑卒中后肌痉挛治疗相关文献,检索词"stroke","botulinum toxin","spasiticity"。资料选择:搜索文献97篇,选择有关BTX-A在脑卒中后肌痉挛治疗研究的相关文献19篇。资料综合:BTX-A肌肉注射后,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及下肢痉挛状态均有显著缓解,对肢体功能疗效未能明确,原因可能是研究设计及方法的局限,从而出现临床症状改善与评分上的不一致。从临床观察而言,BTX-A在痉挛肌肉注射后未出现明确的不良反应。结论:BTX对于中风后局部痉挛性肌张力亢进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有效降低肌张力和增加活动范围。今后研究需进行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治疗方案采用个体化原则,并注意患者选择及治疗结果评定指标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50U、100 U 两种不同剂量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头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均选颅周肌肉相同的注射位点.I组注射BTX-A 50 U;Ⅱ组注射BTX-A 100 U.分别于0、30、90 d观察头痛程度、发作频率、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①I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0、90 d时,头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7.2、4.6、4.2;Ⅱ组分别为7.1、3.3、3.1.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I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0、90 d时,头痛发作频率分别6.4次/月、4.6次/月、4.2次/月;Ⅱ组分别为6.3次/月、4.3次/月、4.2次/月.两组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无统计学意义.③两组均能改善生活质量,组间无统计学意义.④各组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 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可有效减轻偏头痛患者的头痛程度、减少发作频率、提高生活质量;100 U BTX-A对头痛程度的减轻优于50 U BTX-A,头痛发作频率、生活质量的改善与剂量无关.两组均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56.
重组ApxⅡA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xⅡ毒素的结构基因ApxⅡA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 pGEX-6P-1,并在大肠埃希氏菌中进行了表达,表达产物rApxⅡA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为了检测 rApxⅡA的免疫原性,分别用rApxⅡA、灭活疫苗以及灭活疫苗添加rApxⅡA对比利时白兔进行了免疫。免疫后进行攻毒,所用菌株分别为同型菌株(APP7型L25-4株)和异型菌株(APP1型 4074株)。结果,免疫动物对相同血清型菌株的攻击获得完全保护,且对异型菌的攻击也获得一定保护作用。表明,rApxⅡA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作为抗原成分添加到灭活疫苗中后可提高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57.
为建立产志贺毒素Ⅱ型变异体(Stx2e)大肠杆菌的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参照Gen-Bank中12条Stx2e序列和9条Stx2序列,针对Stx2e基因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4条引物,分别进行了反应条件优化、特异性试验、敏感性试验及模拟样品检测。结果显示,用所建立的LAMP方法对阳性样品扩增所得产物电泳后呈特征性梯状条带,阴性样品的扩增产物电泳后均无扩增条带。建立的LAMP方法对Stx2e+大肠杆菌的最低检出量为38CFU/管,敏感性高于PCR方法(3.8×103CFU/管)。LAMP和PCR对模拟样品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100%。该研究为仔猪水肿病的诊断和Stx2e+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8.
为了解新疆部分地区羊源性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的毒型分布,对疑似病例所采病料进行了菌株分离,用多重PCR方法对菌株进行了毒素分型,用PCR方法对β2毒素基因(cpb2)和肠毒素基因(cpe)进行了检测。结果,在分离的39株菌中,毒素A型占66.67%(26/39),毒素B型占2.56%(1/39),毒素D型占30.77%(12/39);66.67%(26/39)的菌cpb2基因阳性,A、D型菌cpb2基因阳性率分别为42.31%(11/26)和100%(12/12);cpe阳性率为51.28%(20/39),其中A型菌cpe阳性率为50.00%(13/26),D型菌cpe阳性率为58.33%(7/12);cpb2和cpe双阳性菌株占38.46%(15/39)。上述结果为防治新疆羊源性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9.
1990年宁夏泾源县暴发了以牛急性死亡为特征的传染病,以后疫区逐年扩大,发病数与死亡数日趋增多。1997年底疫区扩大到10余个县,死亡牛2000多头,同时驴和骡也出现发病、死亡,这种病因不明的“猝死症”已给当地的畜牧业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现已查明,引起以牛为主发生急性死亡的疫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经用产气荚膜梭菌抗毒素对小白鼠进行中和试验,鉴定出A,C和D型肠毒素。1996年以后,选用产气荚膜梭菌多价疫苗和多联浓缩疫苗对发病地区的牛及马属动物进行兔疫预防,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0.
1996年10月至1997年5月,在陕西合阳、麟游、洛南、汉中、宝鸡、凤县疑似牛猝死症疫区采集到14份猝死的牛病料。经厌氧培养和细菌学检查,在12份病料中分离到21株疑似魏氏梭菌。从每头牛各选择1株形态、培养特性较典型的菌株,经肠毒素、生化试验、动物试验和培养物离心上清液毒素检查及菌型鉴定等,确定其中9株为A型魏氏梭菌(毒素),其它3株因毒力较弱未进行定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