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4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64篇
中国共产党   226篇
中国政治   335篇
政治理论   76篇
综合类   10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现在,德国已有人提出搞直接民主。但是,对于如何克服危机,没有人能给出答案。两大政党束手无策,社会众说纷纭。德国的民主政治似乎正处于变革的前夜,今后将何去何从,仍难见眉目。  相似文献   
92.
叶海林 《同舟共进》2008,(10):21-23
2008年8月18日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宣布辞职。1个小时的电视演说结束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卷起了一场欢庆胜利的风暴。人们涌进市场购买点心,冲上大街挥舞旗帜,有民众说"这是民主的曙光";在遥远的西北边省和部落地区,也有人用枪炮齐鸣的方式发泄对穆  相似文献   
93.
民主本质上是人对自身本质力量的真正的全面的占有。民主在其进程中对象化为民主制度和民主意识两种方式。民主制度是社会成员对于社会进行管理的权力方式, 这种方式既表现为一种以国家的构成形式来管理社会, 维持社会秩序, 又表现为一种以社会组织和国体的形式来组织社会生活, 处理社会关系。民主意识是社会成员对社会行使社会管理时的一种参予的满足程度, 它表现为民主心理、民主思想、民主理论和民主精神双向过程。民主制度和民主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民主意识对民主制度具有规定性, 民主制度对民主意识具有完善性, 民主制度和民主意识在民主实践中具有同步性  相似文献   
94.
《上海人大》刊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奚洁人的文章说,怎么看待西方的民主制度,虽然从理论原则上已经解决,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并不  相似文献   
95.
科恩的《论民主》,我是早在两年之前就读过的。今天重读此书,更触发我许多感慨。那感觉是真实的,毕竟有了些亲身的体验。  相似文献   
96.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民主制度供给与公民精神化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构建是一项宏大系统的综合工程,需要从制度到文化的全面建设.由于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制度供给与公民文化养成之间不相协调的时滞效应,因此,在公民观念淡薄、公民精神缺乏与制度供给不足并存的现状下,应该通过完善和创新制度,在民主制度供给下使公民在嵌入式的政治参与实践中养成公民精神,以期民主制度在公民精神的关照下得到更加理性地建构.为此,当下应该通过建设社会主义宪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培育公民社会,推进和创新基层民主,在民主制度建构中化育公民精神,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7.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拓宽民主渠道,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紧紧抓住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98.
《公民与法治》2008,(5):1-1
胡锦涛同志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强调,要坚持民主法治,要始终遵循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9.
本文围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分层与协商民主发展的进程,探论了四个问题:第一、新的社会分层是我国改革以来社会结构变迁的主要特征。第二、社会新阶层也是新的利益群体,不同的利益必然要通过不同形式表达,如果表达的渠道不畅通或者表达的意志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应,就可能形成矛盾和冲突。第三、要创造持续改革和稳定发展的局面,就必须从法律和制度的层面,构建社会不同利益关系协调的协商民主机制。第四、协商民主是对多数票决民主制度的一种补充,它更多地强调关注和照顾少数人的意见和诉求,与选举民主互补,现实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100.
党员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十分重视党员在党的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