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20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32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几百个政党,这些政党在其分化组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大主流政党:右翼的进步党和左翼的国民党。对这两大政党的发展演变进行剖析并从中总结民国初年我国政党政治的鲜明特点.是我们认识和把握民国初年中国政党政治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52.
任宝祯 《春秋》2009,(2):56-58
郭大妮初闯济南府 梨花大鼓相传形成于明代末期.是我国北方各种大鼓中最早的一种。因其敲击犁铧碎片唱农歌,故而最初被称为“犁铧大鼓”。后因演唱时所用犁铧片由铁匠专门打制,已失去其本源,所以自刘鹗《老残游记》问世之后,始以谐音美称其为“梨花大鼓”。梨花大鼓的鼎盛时期是在民国初年,此时它的影响已走出山东。遍及北方各省及上海、南京、武汉等沿江大城市,于是又有了“山东大鼓”的称谓。  相似文献   
53.
百年中国: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年中国,是指清朝末年、民国初年,也就是清末民初,一直到今天这一历史段落,大体上相当于20世纪的100年。讲一讲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与文化变迁,也可以说,是对这100年的历史变迁过程作简略的文化解读。  相似文献   
54.
听人说,清代以至民国初年,江浙一带多把说北方话,也就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官场和商场上相互交流时普遍使用的话称之为"官话",我理解那就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那时,与"官话"相对  相似文献   
55.
民国初年,冯玉祥旗帜鲜明地支持共和,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他在北洋系军官拥护袁世凯复辟的签名活动中,是惟一没有签名的少将以上军官;为反对张勋复辟,他不惜变卖家产筹集军费,为平息复辟立下了不朽的功绩。历史证明,冯玉祥不愧是反复辟斗争的英雄。  相似文献   
56.
北京的玉渊潭钓鱼台是国宾馆,不仅国人熟知,海外也颇负盛名。从金朝至清代,均为皇家园林,是皇帝垂纶休闲之地。金章宗、乾隆皇帝都在此垂钓。除此之外,还有西钓鱼台、东钓鱼台、南钓鱼台三处钓鱼台。今除玉渊潭钓鱼台成为国宾馆外,其余三处钓鱼台随着城市外延,基本上在民国初年以后已不复存在矣。唯独西钓鱼台留下了地名,地铁10号线今有"西钓鱼台"站名。其实,北京除西、东、南三处钓鱼台外,城里还有一处以钓鱼台为名的胡同,西、东、南皆有钓鱼台而尚缺北,故此处称之为"北钓鱼台"。  相似文献   
57.
黄炎培做官     
才华横溢、毕生从事职业教育事业的黄炎培,曾有一个坚定的志向:一生造福公众,拒不做官。民国初年,袁世凯和以后的北洋政府曾两次电召他去北京担任教育总长,他都坚辞不就。袁世凯曾无可奈何地送他八个字:与官不做,遇事生风。”后来,蒋介石也是对他又恨又怕,又打又拉,几次封官许愿,许以特权,但他毫不动心,一一婉拒。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岁的黄炎培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他在大连的儿子黄大能从报上看到这一消息后,感到很纳闷,后来到北京出差,见到黄炎培问道:“父亲一生拒不做官,恁地年过70做起官来?”黄炎培答道…  相似文献   
58.
民初的政党活动史成为中国政党政治的肇始,是中国从传统君主集权体制向近现代民主政治的转型阶段,也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拐点。以现代分析维度对其予以科学、理性的探讨,是对我国现代政治文明进程应有的历史性评判。民初政党政治的实践虽以失败告终,但作为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史上的重要路标,不仅是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主思潮继续发展的产物,更成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重要成果,而其夭折的根本动因则在于中国数千年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59.
《理论建设》2011,(3):F0003-F0003
徽城镇,是歙县人民政府驻地,位于歙县中部。交通十分便利,皖赣铁路、慈张公路、杭徽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在徽城镇金山村设有道口)。总人口近10万人,现辖14个行政村,9个社区居委会。徽城镇历史悠久,始置于秦,唐以后一直为州治、府治所在地,史称“徽州府”。在民国初年建镇时,即名“徽城镇”。1958年划属“徽州公社”,1961年划属“徽城公社”,1965年提为县属镇。此后,在1984年,将原徽城乡整体并入。在2004年,原南源口乡整建制并入。  相似文献   
60.
范文明 《求索》2012,(1):245-247
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经历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过程,无论是戊戌维新人士,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都曾对其进行深彻的思考。尤其是民初,女子教育更成为全社会议论的焦点。每一项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伴随着反复争议的声浪。《大公报》从女子教育立国观、女子教育道德观、女子教育留学观等方面,表明自己对这一社会潮流的看法和观点,显现出新闻媒体应有的立场和态度,为当时和未来都留下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