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8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1篇
各国政治   167篇
工人农民   63篇
世界政治   30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51篇
法律   723篇
中国共产党   4826篇
中国政治   9022篇
政治理论   1177篇
综合类   252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213篇
  2020年   274篇
  2019年   252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338篇
  2015年   501篇
  2014年   1679篇
  2013年   1398篇
  2012年   1510篇
  2011年   1645篇
  2010年   1449篇
  2009年   1556篇
  2008年   1600篇
  2007年   1116篇
  2006年   1134篇
  2005年   960篇
  2004年   906篇
  2003年   755篇
  2002年   543篇
  2001年   453篇
  2000年   328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71.
在以互联网为标志的当代传播技术条件下,传播全球化在市场和技术的推动下成为一种现实,即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各个民族国家之间全方位的沟通、联系和相互影响。在市场经济的交换机制推动下,传播全球化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打破空间和时间障碍的实施手段和操作程序,甚至模糊或打破民族国家的传统界限,强化了各个民族国家在国际合作背景下相互合作的关系。从当今信息传播的社会实践过程来看,在信息传播的文化诉求中,核心是信息传播的受众,这涉及到三个方面。首先是知识的扩散。当今时代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离不开知识增长的背景。以学历教育和职…  相似文献   
872.
郝社 《理论研究》2006,(3):58-60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理论提出了两个“始终是”的思想;提出“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一个基本特征;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的“三个体现”和“三个不容”;提出了“四个交织”的新思想;提出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873.
874.
875.
《工会博览》2013,(31):I0004-I0004
想唱歌就参加合唱团,想跳舞就参加民族歌舞团。爱唱戏就去京剧团。爱吹奏就报名管弦乐团,喜欢运动还可以参加体育队……如今,朝阳区职工的文体活动越来越专业。除了区总工会组建的职工艺术团下属的4个专业团队外,各街乡总工会也陆续成立了38支文艺演出队和46支体育健身队伍。  相似文献   
876.
李武华 《当代广西》2012,(17):37-37
今年以来,隆林各族自治县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实际,按照"民族文化促党建,支部建设兴文化"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党建进壮家、苗村、彝寨、仡佬冲等"四进"活动,不断创新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877.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疏通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增进各民族的了解,加强同少数民族的联系,中央人民政府派中央访问团到民族地区访问,其中成立民文艺组,为少数民族群众演出,向他们学习,为他们服务。  相似文献   
878.
詹全友  周颖 《学习月刊》2012,(16):20-21
民族团结教育是实现民族团结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保证。2009年9月,胡锦涛同志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代表大会上深刻的指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1]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认真落实和强化我国民族团结教育的方针政策,促进和谐民族关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79.
提及新疆粉汤,相信很多人都吃过。尤其在春天,来一碗润滑可口的粉汤,不但尝鲜口福,还能吃出春天清香的味道。清明节踏青,我来到伊犁大草原上,便吃到了民族风味的粉汤。  相似文献   
880.
和谐民族观具有其深刻的理论渊源:首先是古代中国儒家的“和夷”观;其次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五族共和”思想;再次是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