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6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56篇
中国共产党   148篇
中国政治   521篇
政治理论   38篇
综合类   3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陈荣伟 《学习导报》2012,(23):52-52
资兴市把网络问政作为紧密联系群众的重要方式,善待、善管、善用网络民意,着力探索网络问政新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202.
中国气象局令第23号《气象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9月13日中国气象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局长郑国光二○一一年九月三十日  相似文献   
203.
甬政办发[2011]36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宁波市防灾减灾行动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204.
●换届回访,就是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和建议,达成共识,有针对性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新一届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凝心聚力推动科学发展。●汇集民智民意的意见和建议,回访工作组及时作了汇总梳理,并及时反馈,与回访新班子领导成员研究对策,理清思路,谋划发展。  相似文献   
205.
我国东部位于东亚季风区,西部地处内陆,地形地貌多样,天气和气候系统复杂,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气象灾害具有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且时空分布不均匀,影响  相似文献   
206.
海洋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海洋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从为渔民海上捕捞提供服务,拓展到海洋防灾减灾、国家安全、海洋经济发展等多个领域。十二五期间,我国现代海洋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海洋气象防灾减灾面临的要求更高、领域更宽,加上服务能力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所以探讨海洋气象防灾减灾监测预警能力建设的若干问题就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7.
《中国减灾》2012,(1):10-13
2011年,时代的车轮滚滚而过,中国也在飞速前进。在前进的洪流中,有我们每一个防灾减灾人的足迹;在每一瞬间,我们都见证着世界和中国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发展和变化。"这一年改变了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媒体都以这样的口吻总结即将结束的2011年。按照世界气象组织报告,2011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之一,而在国际的舞台上,2011年无疑也是"灾难与骚乱交织的一年"。  相似文献   
208.
地理区域的不同,使得中国文化大体上分为南北两个板块.无论政治上分裂或统一,中国文化一直在南北间碰撞交融并逐渐发展起来.在南方,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就是楚文化,在漫长的文化发展史上,楚文化的精髓通过各种形式,尤其是文学保存了下来,并对后世文化有着重要影响.唐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唐文化集各民族文化于一体,既有包容也有吸收,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作为唐文化精魂的“盛唐气象”,那独特的美学特质和昂扬向上的人文意蕴,无疑与极富生命力的楚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9.
杨义 《党政论坛》2013,(6):48-49
汉语“气象”一词具有多义性,这里的“气象”属于研究人的气质、气派一类精神现象的人文之学。与“气象”相近的一个词是“风格”。但是,风格倾向于修辞方法的分析,气象则更加重视创造主体的精神气质、胸襟魄力。  相似文献   
210.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江苏省苏州市气象灾害频繁发生,雷雨、大风等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较大损失.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苏州市各级民政部门更为重视灾情信息工作,通过建立制度、完善网络、加强合作、强化预警、注重培训等措施,全面提升了苏州市灾情信息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