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篇
法律   69篇
中国共产党   98篇
中国政治   206篇
政治理论   59篇
综合类   7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义家族是企业组织内靠哥们儿义气联系在一起并按照家族方式行为组成的人际网络。通过义家族网络可以在某些情况下提高办事效率、降低企业治理中的道德风险、快速形成企业的统一价值观和增进人际关系的融洽程度,还能够快速地形成核心和骨干员工的网络,在义家族内部能够更有效地激励其成员,对义家族成员的选择提供了一种前馈控制的机制,等等,这些都是企业管理的有利因素。同时,义家族成员奉行的义气至上行为准则,会导致企业组织目标迷失,破坏企业秩序,还会产生排外意识,导致组织内政治行为泛滥,扭曲员工的价值观,这些是义家族对企业管理的消极影响。改善老工业基地企业的管理,需要对义家族实施扬长避短、惩恶扬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2.
汉魏晋的礼仪立法与礼仪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代礼仪法的沿革发展史上 ,汉魏晋时代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此间 ,礼仪立法繁荣 ,故事广泛运用。从形式上看 ,封建制的礼仪法在这一时期从草创发展到规模粗具 ,规范从零散、分散发展到系统化于一部专门的法典 ;就内容而言 ,从古礼到新礼的转化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并基本完成。这为后世礼仪法制的成熟与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3.
“胡适当年曾强调,能认出一个‘古字’与发现一颗恒星同等重要。吕风林对南阳古文化的热情令人钦佩。”这是南阳文化界一位老先生对吕风林的评价。在南阳汉画馆馆藏的2500余块汉画像石中,有100余块是吕风林发现后告知文物部门收集起来的。1946年,吕风林出生于南阳老城区一个普通回族家庭。吕风林与文物之所以会结下不解之缘,还得从他对南阳汉画像石的痴迷说起。20世纪50年代,吕风林正在读小学。那时的南阳民众教育馆(今卧龙区人民广播电台院内)中有一座规模不大的汉画像石陈列馆,馆内以壁间镶石的方式,陈列着汉画像石100余块。吕风林放学后…  相似文献   
104.
《钦定四书文》中收有王阳明制义三篇,为通行王明集所未收录的佚文。分别为“志士仁人”一节、“《诗》云‘鸢飞戾天’一节”和“子哙不得与人燕”二句。  相似文献   
105.
古汉语"宪法"是"宪"的一个衍生语词,二者词义有很大程度的同一性。古人训"宪"为"法",多直解其义,未能尽疏其意。他们用"宪"称"法",初为特指先王之法或旧典,意为恒常有效、世代遵从之法。后词义扩展,"宪"多泛指各种法律,成为对"法"的一种尊称。在先秦,"宪法"有两种构词:一是"宪"与"法"同义连缀,泛指国法;二是"宪法"作为一个偏正语词,"宪"是"法"的修饰词,"宪法"有"显法"或"常法"之义,但无"根本大法"或"最高法律"之义。秦汉以降,"宪法"皆属同义联合语词,泛指"国法"、"王法"、"法制"、"刑法",有时还指称一种治道与治法,但仍无"根本法"之义,仅蕴涵着人们对法的一种敬意。  相似文献   
106.
中国儒家关于义利之辨的话题已探讨了多年,在不同的时代,人们赋予它不同的内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发展,人们的义利观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本着对儒家传统义利思想批判和继承的态度,结合当今的具体国情,本文试分析市场经济下义利的新关系及正确对待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7.
在出嫁前"从父"、"从兄"出嫁后"从父"、"从子"的封建社会,妇女权益被肆意践踏而得不到保障,古代妇女被任意休弃的"七出"制度更是当时妇女婚姻权利缺失的真实写照,唯一一个保障古代妇女婚姻权利的"三不去"制度显得弥足珍贵,闪耀着人性主义光芒。"三不去"制度经过时代的变迁内容日臻丰富,其保护弱势权利的理念内涵与我国现行离婚立法的离婚经济帮助制度的某些理念一脉相承,可以从"仁""恩""义"三方面加以涵盖,理念层面的影响对我国现行离婚立法制度中的经济帮助制度和经济补偿制度的完善、离婚后抚养制度引入的必要性产生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8.
在儒家思想体系中",义"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伦常概念,意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彰显了鲜明的"公共性"色彩,具体又反映在其与"仁""礼""智""信"等伦常概念的关系中。在公共道德教育领域,践行孔子的"义"伦理思想,可通过弘扬民族大义、秉持社会正义、坚守行业道义、倡行个人仗义的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9.
110.
于混乱中开辟秩序是孟子政治哲学的重点关涉。孟子由良心本性的“恻隐之心”在人道的自然流转出发,确立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原则,继之将“义”的准则进行个体领域到公共领域的跨越,使得公共秩序的“义路”得以展开。最后以“规矩”喻制度,使用土地、财税和教育的多重保障,助力儒家秩序图景的实现。孟子在将“仁”、“义”与“规矩”进行多元统一的过程中,为秩序社会的达成构建起一条清晰的理论进路。通过对孟子的秩序之思内在机理的发掘并加以系统梳理,可为未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提供具有中国智慧的思想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