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26篇
中国共产党   74篇
中国政治   74篇
政治理论   32篇
综合类   3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湛湛长江,煌煌文明。《长江论坛》设刊近40载,逢双而出,各界治学大家在此切磋学问,施君子之辩、学术之争,共推社科之繁荣,共谋区域之发展。今本刊处关键切要之期,仍需各位名师大家鼎力,不音赐稿,或作理论真理之探讨,或为现实问题之建言,以展宏远洞见。政、经、法、文、史、哲皆为吾刊所喜,今年,本刊重点关切选题方向有四。  相似文献   
12.
一、法政治学:孟德斯鸠的政治学相较于其他著作,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1]一书在法学界和政治学界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无论是从题目,还是从其内容而言,孟氏都是围绕"法"这一词而展开,具体就其中所涉及到的政治学而言,  相似文献   
13.
郭秀翔 《党史文汇》2013,(10):45-48
2012年10月22日上午,我刚上班就听到了我的好领导、恩师张国祥先生去世的噩耗,我和几位好友立即赶往他家,一路上悲痛万分,站在他的遗像前,泪水止不住地夺眶而出……  相似文献   
14.
刘跃进 《求索》2014,(3):118-121
作为一部学术笔记,钱锺书先生的《管锥编》征引古今中外四千多家约上万种典籍,引书之多,超过以往同类著作。钱锺书把读书视为增长见识的一种快乐,并且还在读书的愉悦里找到发现的快乐。钱锺书非常重视传统的文献研究方法,但又不拘泥于此;在泛览博观的基础上对基本典籍的精读熟读,更应值得注意;善于运用归纳和比较的方法,由个别到一般,由局部到整体,所得结论往往具有普遍意义。钱锺书学术视野开阔,不局限于某一领域,但又有其持续关注的焦点,即心理和道术。《管锥编》与以往同类著作最大的不同,或者说最具有现代意义的地方,即是想通过自己的文学研究方式,探究人类普遍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5.
儒家先贤们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积累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 很多方法与现 代语言学有相通之处。今天的英语教学实践可以继承和发展儒家治学方法的科学之处。  相似文献   
16.
高校的治理模式是一个长期争论的学术话题,而教授主导或参与高校治理则是数百年以来高校治理的传统。当前,应充分认识到大学事务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教授治理学校和校长人选的要求已不同于以往。当前中国高校治理的理性模式选择是建立校长与教授共治的模式,主要通过教授委员会的建立和各层级行政机构与学术机构的交叉联系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吴宓情事     
王凯 《各界》2011,(10):95-96
吴宓教授治学极为严谨而生活却相当散漫,是一个奇特而又矛盾的人。他的授业弟子季羡林在《(吴雨僧先生回忆录)序》中说:“他看似严肃、古板,但又颇有一些恋爱的浪漫史,所以矛盾。”对于吴宓的这些“恋爱的浪漫史”,其清华同学兼同事顾毓磅以“千古多情吴雨僧”一语概括,可谓神来之笔。  相似文献   
18.
2010年教师节前夕,在中国人民大学组建60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亲临学校考察,充分肯定我校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办学宗旨,要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书院文化,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它始于唐,盛于宋,延续于元明清。书院是官方藏书、校书或私人读书治学之处。横山书院位于大连瓦房店复州城西大街,是清代辽南最早出现的书院之一。其历史虽谈不上十分悠久,但却以独特的人文气质而闻名遐迩。与银冈书院、南金书院、襄平书院并称清代四大关外书院。目前只有银冈书院和横山书院的遗址被保存下来。横山书院作为清代复州最高学府。被誉为复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相似文献   
20.
刘堂江 《党政论坛》2011,(14):18-18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的大学问家,写过《读书法》、《治国学杂话》等文章,专门论述读书方法和治学方法的问题。他说:“好打灯谜的人,无论看什么书,看见的都是灯谜材料,会做诗词的人,无论打开什么书,看见的都是文学句子。可见注意哪一项,哪一项便自然会浮凸出来。这种工作,起初做时是很难,往后就很容易了。……最初的方法,顶多是指定几个范围,或者作一篇文章,然后看书时,有关系的就注意,没关系的就放过。过些日子,另换题目,把注意力换到新的方面。照这样做得几日,就做熟了。熟了以后,不必十分用心,随手翻开,应该注意之点立刻就浮凸出来。读第一遍,专提一个注意点;读第二遍,另换一个注意点。这是最粗的方法,其实也是最好的方法。几遍之后,就可以同时有几个注意点,而且毫不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