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26篇
中国共产党   74篇
中国政治   74篇
政治理论   32篇
综合类   3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中国妇运》2004,(9):43-45
她自强不息,严谨治学,在勇攀科学高峰的征途中取得了累累硕果;她信念坚定,为人师表,善谋实干,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她无私奉献,热爱生活,展现了当代知识女性的风采……她的名字叫刘三秋。在科学的登攀中奋发有为1977年,16岁的刘三秋高中毕业,正逢恢复高考制度。于是她“踏着时代的节拍”,顺利跨进了大学的校门。1982年,刘三秋毕业留校任教了。20岁就当上了一名大学教师,刘三秋感到十分自豪,同时也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那一段时间,刘三秋想了很多很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须有一瓢水。一个没有自己观点,人云…  相似文献   
62.
刘云波 《湘潮》2004,(4):50-52
自古英才多坎坷  1932年,罗棣庵出生在湖南衡山县城一位普通的教师家庭,家庭成员复杂,家庭关系紧张,给罗棣庵幼小的心灵蒙上了阴影。他的父母都是再婚,兄妹成群,加之母亲和奶奶一直不和,因此他很难享受到家庭的温馨和快乐。据他回忆,4岁时母亲就去世了,读小学起便被迫在学校寄宿,尝尽了幼年丧母的痛苦与凄凉。  如果说家庭的不幸还只是小不幸,那么民族灾难给他带来的不幸则是真正的大不幸了。  罗棣庵的童年基本上是在抗战的炮火中度过的。1939年初夏,7岁的罗棣庵第一次亲眼目睹了日寇18架飞机肆意轰炸衡山县城,致使百姓妻离子散、哭…  相似文献   
63.
平安 《工会博览》2004,(3):43-45
2003年8月10日,北邮计算机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开山始祖”沈树雍教授因病在北医三院安然辞世。在他把鸟的翅膀给了北邮师生之后,静静地走了。  相似文献   
64.
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集政治家、革命家、理论家、思想家于一身的当代世界伟人,是因为他争分夺秒、博览群书、力求甚解,把毕生所学用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践之中,他的这种严谨的治学精神,堪为各级干部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65.
66.
一相当长时期以来,在许多大型的教育报刊上,都可以看到教授治学这个概念。按说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因为教授治学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教授不治学,那他们该干什么呢?所以,在一般意义上说,教授治学与工人做工、农民种地一样,是一个社会常识。而这个概念其所以引起作者的好奇,  相似文献   
67.
<正>在国学领域有句老话说:"左图兼右史,文史不分家",它常常被作为一种读书治学的方法论,被学养深厚的老师们用来开示求学求知的门径。话说三十多年前,受益于改革开放,我得以在高中毕业后补习一年,考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从此,我便逐渐将国文、国史作为自己课外读书,乃至后来家庭藏书的重点。政协机关编辑出版的各种文史资料书刊,深深地吸引了我,成为我在旧书店、在图书馆首选浏览和遴选收藏的文献之一。如政协江苏省委员会文史委员  相似文献   
68.
龚育之作为著名的中共党史学家,在中共党史研究方面颇有建树、成绩斐然,为党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长期的研究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治学特点:如坚持党性与追求科学,关注现实与力求创新,论从史出与史论结合,还原历史与鸟瞰历史,宽广眼界与开阔视野,  相似文献   
69.
学者风采     
治学治学(1967—),男,汉族,河南偃师人,中共党员,管理学硕士,副教授,校委委员,河南省《资本论》研究会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论坛理事,河南省自然辨证法研究会理事;郑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郑州市学术技术带头人("555"人才),郑州市"四个一批"人  相似文献   
70.
沈绚 《中国律师》2014,(9):23-24
正2014年6月20日,第一届上海律师学术大赛颁奖、上海律协律师学院首辑自编课程教材首发,两个"首创"亮点纷呈。这次学术大赛是上海市律师协会为上海律师展现专业素养和职业风采搭建的一个平台,透过一部部作品,人们看到上海律师从"千简万牍"文献中汲取营养的勤奋,以及"朝随露,夜伴霜"的治学精神。秉承传统以"学"促"术"——倡导扎实的法律功底是上海律师的核心竞争力活动酝酿之初,不少人有这样的疑问:律师职业更注重实践,属于应用型法律人才,市律协为何要举办学术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