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8篇
法律   112篇
中国共产党   28篇
中国政治   54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保密工作有多重要?历史上哪些人口无遮拦,又有哪些人守口如瓶?我们不妨来看看下面这些故事.  相似文献   
102.
刑法第180条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的自然人主体划分标准不合理;"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员"只能限定在以非法手段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员,而不能扩大到以偶然方式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员;"建议行为"不是内幕交易罪行为方式之一;本罪是以利用内幕信息为要件。  相似文献   
103.
塑造科学合理的归责原则是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重要内容。在《个人信息保护法》通过之前,我国未特别规定信息泄露侵权的归责原则,司法和学术界存在不同观点。信息泄露事件具有较高的危险系数,对信息处理行为的归责须兼顾行为风险与产业政策。一般过错和严格责任具有局限性,不能适应信息泄露的行为特质。我国具有在特定类型案件中实行过错推定原则的传统,实行该原则也契合企业组织责任的特点,能够优化信息安全保护义务的内容,与全球主要国家或地区的立法趋势相吻合。在现行法框架下,可通过若干措施,细化信息安全保护义务的内容,适应“不法性推定过失”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4.
证券、期货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新刑法第 1 80条规定了证券领域的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 ,1 999年 1 2月2 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对该条文作了补充 ,使修正的刑法第 1 80条所规定的犯罪成为证券、期货领域的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的犯罪。一、证券、期货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的犯罪构成1 .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 ,即国家对证券、期货市场的管理秩序和其他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证券是供投资者进行买卖的特殊金融商品 ,其价格受证券发行人因素、证券市场因素及证券市场外部因素的影响。了解并掌握关于这些因素的信息 ,是证券投资者买卖证券、作出证券…  相似文献   
105.
一、基本案情 郑某,原系上海某单位教育处副科长. 郑某在负责1999年下半年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报名工作时,受人之托,为帮助某些考生通过考试,于1999年11月8日上午7时许,趁本单位上班前无人之机,利用事先偷配的钥匙,打开存放试卷的会议室及保险箱,从备用试卷袋中窃得"1999年下半年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试卷(一)、(二)"各1份予以复印.同月12日晚和次日,郑分别将试卷复印件交给考生李某、闵某等人,并收取李某给予的好处费1000元.经上海市国家保密局鉴定,1999年下半年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试卷(一)、(二)属机密级国家秘密.  相似文献   
106.
由于内幕交易案件专业性强的原因,司法实务部门一直以来对于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的认定存有困惑,对于该罪犯罪构成要件的准确认定是定罪量刑的关键。内幕信息形成时间点与内幕信息公开时间点之间的时段构成了内幕信息的敏感期,法定内幕人与非法定内幕人的认定决定了举证责任的分配,对内幕交易行为以类型化固定可以确保裁判尺度的统一。对于内幕信息知情人在内幕信息敏感期的内幕行为的综合分析,有助于解决该罪认定中的常见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07.
喻晓 《法律与生活》2014,(12):40-41
正翻开《光明行》丛书中的《监狱与服刑》一书第141页,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为服刑人员写了这样一句话:"服刑也是生活,也可活出自己的精彩。"我反复读这句话,脑中悬疑的一个很久很久、难以释解的问题终于有了正确的答案。迷茫我是2005年因涉嫌泄露国家机密罪而被拘留羁押的,经过3年零6个月的审查、起诉、审判,终因诈骗罪被判无期徒刑。入狱之初,由于我思想深处对自己所犯罪行认识不够深刻,内心总想寻找机会再进行申辩。  相似文献   
108.
正"个人信息泄露"从罕见新闻到老生常谈,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块心病。人民网的一项调查显示,90%的网友曾遭遇个人信息泄露。个人信息泄露轻则导致受害人收到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等,重则被冒名办卡恶意透支、事故从天而降、不法公司前来诈骗、冒充公安要求转账、坑蒙拐骗乘虚而入、账户钱款不翼而飞、个人名誉无端受损……早在2008年,就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法学专家呼吁设立"侵害个人信息罪"。2009年2月,我国《刑法》首次增设了侵犯个人信息安全犯罪  相似文献   
109.
微博的实时便捷受到众多微民的热捧,微民在享受微博带来的信息爆炸同时,隐私权可能正受到冲击。本文通过对微博语境中隐私权泄露、微博对隐私权的影响以及我国对于隐私权法律保护的现状等方面分析,尝试提出在微博语境中如何应对隐私权被侵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0.
《法律与生活》2012,(12):53-53
2008年11月19日,黄光裕以操纵股价罪被调查。2010年5月18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和单位行贿罪判处黄光裕有期徒刑14年,罚金6亿元,没收财产2亿元。8月30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黄光裕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罪和单位行贿罪案终审宣判,维持一审判决,黄光裕获有期徒刑1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