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1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9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9篇
法律   2646篇
中国共产党   543篇
中国政治   1983篇
政治理论   267篇
综合类   68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379篇
  2013年   427篇
  2012年   408篇
  2011年   604篇
  2010年   518篇
  2009年   497篇
  2008年   518篇
  2007年   430篇
  2006年   352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289篇
  2002年   303篇
  2001年   238篇
  2000年   326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安全稳定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也是构建和谐农村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法制保障。随着重庆市农业税全免政策的施行,乡镇工作改革势在必行,乡镇工作力量必须重新调整。本文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试从当前重庆市乡镇安全稳定工作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的角度,阐述在改革中充实整合乡镇安全稳定工作力量,对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2.
周菲 《长白学刊》2005,(5):74-77
城市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趋势,是社会与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的结果.城市发展内涵着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科学、健康的人格养成.科学、健康的公民人格是城市发展的软环境需要,是支撑城市道德文明的基石.城市发展是社会经济繁荣、政治文明、文化进步的集中体现,是公民人格养成的主客观环境.同时,城市发展也对公民人格的养成提出了内在规定性,如法制与道德原则、独立与自主原则、开拓与创新原则等.  相似文献   
123.
依法治国的制约因素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治国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战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历史发展的理性选择,是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重要保障机制。它的重要性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伦理道德转轨重建、政治文化现代化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等几个方面决定的,而我国的国家权力者、国家管理对象、国家治理工具和法律法规体系以及传统政治文化的导向等各方面的现状决定了依法治国战略实现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文章最后认为,要实现依法治国战略,完善法制是基础,依法行政是关键,公正司法是保障,法治文化建设是补充,只有具体落实好这四个方面的工作,才是到达依法治国理想彼岸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4.
超期羁押28年的谢洪武案件是我国人权法制实践中一个悲剧性的典型案例,暴露出我国人权保障机制的一系列突出问题,主要是法律理念严重滞后、有关法律制度不健全、价值取向发生偏差;在人权入宪的背景下透视我国人权法制发展问题,应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为立足点推进法制转型,特别是推动法律观念革新和人权法制创新,这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5.
当前自然遗产保护的法制缺陷及其完善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国际上对自然遗产保护已经有了一些立法,我国也有了一些法规。但是,现有的国际法律与国内法律都存在一些缺陷,无法有效、充分地保护自然遗产。因此,应对现行的保护自然遗产的国际法律与国内法律进行完善,并妥善解决二者的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126.
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与行政补偿法制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讨论了"人权入宪"的含义及其对行政补偿法制发展的影响,私有财产权的理念及其法律保护路径,私有财产权的限制与公共利益的界定,我国行政补偿法制发展路向等重大现实课题,提出了判断公共利益的六条标准和行政补偿立法的若干构想,旨在为完善我国行政补偿法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7.
《江淮法治》2012,(20):12-13
已经初审的劳动合同法修法草案,因触及劳资双方的利益博弈,或许还将几经磨砺。而一个多层级、全方位规范劳务派遣、保障权益平等的法制体系,更是有待时日。修法方案的维权考量滥用劳务派遣工所带来的大规模侵权现象,不仅引发了舆论关注,也促使有关部门下定了必须解决问题的决心。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鸣起甚至在公开场合以"深恶痛绝"四个字表达了自己的愤怒。  相似文献   
128.
换届以来,清涧县新一届人大常委会提出全力建设“四个人大”,即:书香人大、活力人大、和谐人大、法制人大。在“书香人大”建设中,县人大常委会围绕“四个创新”,致力打造学习型机关,  相似文献   
129.
《法制与社会》2012,(25):299
法制与社会》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云南省司法厅主管、云南省人民调解员协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份大型政策指导与理论研究的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0592,国内统一刊号:CN53-1095/D。本刊为中国期刊协会"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指定赠送的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及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本刊以"弘扬法治,服务社会"为办刊宗旨,现面向全国征稿,  相似文献   
13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然而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曝露出严重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来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安徽池州、四川达州、云南孟连、湖北石首)的研究,总结出群体性事件主要呈现出数量多规模大、暴力化、仿效性,主体多元化,处置难度大的特点.进一步分析得出社会结构的断裂,社会保障体系的缺陷,市场经济下价值观念的变化,人们法律意识的淡薄以及基层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体制性迟钝”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提高政府行政能力,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加大普法教育;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等措施来应对日渐频发的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