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23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14篇
中国共产党   55篇
中国政治   65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2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王斐 《学理论》2009,(18):83-84
作为“迷茫的一代”的代言人,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很多作品成了文学史上的经典。短篇小说《一天的等待》尽管不是他的代表作,但是从这篇短篇小说中,海明威的写作特点,如:小说中硬汉形象的塑造、冰山理论以及他的语言特色,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本文通过分析《一天的等待》中的人物塑造方法和语言特点及变异,对海明威的写作特点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2.
凌叔华和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透出隐约可见的悲剧色彩。她们平静地叙述着人生的悲剧故事,透过普通人物的平凡生活去展示社会、文化和人生的真实底蕴与悲剧意味。她们用一种理性的节制,含蓄地写出了同时代人的心灵,自然而没有突兀感。相对来说,凌叔华的小说,是在人生的悲哀中寄予她对时代和文化的感叹,而曼斯菲尔德的小说,则是在现实与梦境的交接处挖掘生命本体分裂的痛楚和人生的悲剧性意蕴。  相似文献   
133.
Tatiana 《工友》2014,(4):50-50
正最近在王小波的书里看到这样一句话:写小说需要深得虚构之美,也需要无中生有。遂合上书思考:这无中生"有"或许是作家无意识塑造的艺术对象,却在无形之中闯入读者心灵之域的某种突如其来之物。很早以前读史铁生的短篇小说《命若琴弦》就有类似的感受。  相似文献   
134.
苗炜 《新民周刊》2022,(11):77-77
契诃夫有一个短篇小说叫《厨娘出嫁》,是从一个7岁小男孩的视角写的,家里的厨娘本来过着挺开心的日子,可有一天,家里来了个马车夫,家里人劝厨娘嫁给这个马车夫,说他不喝酒,看着挺稳重,是个好人。厨娘哭着说,我不嫁人。家里的主人就说,你别说傻话了,到这个岁数怎么能不嫁人呢。在众人胁迫下,厨娘出嫁了。  相似文献   
135.
本文在解析《老人与海》关于自然的主题时,阐述了海明威笔下人类与自然界的互动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统一中包含着对立,对立中蕴含着统一.作者通过对桑迪亚哥在海上捕鱼行为的描写引发了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索,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呼吁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回归自然,热爱自然.揭示了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同时应该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为人类及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创造一个良好健康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36.
畅销榜     
《新民周刊》2012,(17):91-91
  相似文献   
137.
明凤英 《新民周刊》2012,(10):90-90
百废待举的欧洲城市,百无禁忌的巴黎文化圈,浪漫文人恣意创作与狂饮,纵情尝试各种禁忌婚变八卦时尚新潮……都成了小说场景来去寻常、笑语狂言的巴黎景色。  相似文献   
138.
修春 《侨园》2012,(11):56
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上,都有一些"自讨苦吃"的作家,他们这些反常的行为背后却蕴藏着其良苦的用心,很值得我们现代人深思。法国作家莫泊桑一生在短篇小说上很有建树,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一次,他在构思一部作品时,有一个细节要细腻地描写人被踢以后的感觉,可他没有这方面的切身体验,怎么也写不出来,于是他决定感受一下。他来到街上,东张西望打量过往行人,希望有什么人能踢他一下。他思来想去,认为找乞丐最合适。就在这时,有个衣裳褴褛的要饭人朝他走来。他眼睛一亮,快步迎上去,把自己的意图说了出来。乞丐听说要他踢人,十分惊讶,说什么也不肯。莫泊桑见他踌躇,以为他舍不得花力气,就慷慨地说:"我  相似文献   
139.
苏铃又 《世纪桥》2012,(9):24-25
本文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大元功能理论出发,对海明威的著名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概念功能的及物性系统、人际功能中言语的四种基本功能和情态、语篇功能的衔接和主位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0.
罗凌霞  李茜 《求索》2012,(7):149-151
在精神分析理论中,父亲往往指称传统社会观念的代表。体现父子关系的作品所呈现的父亲往往令儿子感受到被阉割的威胁,儿子对父亲也相应地存在着篡弑。通过探讨海明威《父与子》中的父子关系,发现尼克最初对父亲篡弑的矛盾性隐含了对父子关系的认同和遭受父权阉割的威胁,同时揭示了"篡弑"欲望作为摆脱传统道德束缚的一种形式,是儿子成长过程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