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20篇
法律   43篇
中国共产党   123篇
中国政治   49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1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61.
《党课》2009,(3):80-81
我国古代出现过许多清官廉吏,其中不少人以诗言志,因此留下了很多荡气回肠、充满正气的拒腐诗文,至今读起来仍余味悠长,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62.
所谓清官,顾名思义,是指清正廉洁的官吏,与贪官相对(《辞海》释语)。历史上,清官盛称于明清,此前称为廉吏。廉吏有各种别称。汉代司马迁谓之循吏(奉法循理之士)。其《史  相似文献   
63.
曾经读过一位政务官的传记,他一向以刚正不阿著称,可是批评他、憎恨他的人也不少。他曾经说过:在讨好人与做好事之间,我选择把事做好。他一生清廉,品格无瑕,但也不断地在与反对他的环境对抗。为他做事的人,也有许多拂袖而去。他的行事与判断未必有错。然而,凡是人都有尊严,严酷个性往往招来更多小人。  相似文献   
64.
论朱熹与清官性格的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官在中国古代社会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他们作为一个群体主要出现在明清时期.他们基本性格的塑造,来自于南宋大理学家朱熹.其一,朱熹认为天地之间最大的是理,而不是帝王,清官为了民众与国家的利益,要敢于挑战至高无上的皇权;其二,以朱熹为首的理学家强调道德修养,清廉成为清官必尊的操守;其三,朱熹为首的理学家主张爱民如子,为了民众的利益不惜付出任何代价.由此可见,朱熹的传统政治思想在中国传统社会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5.
青岛市城阳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与区纪委合作.首次把长期以来挖掘整理的文史资料纳入到该区首个廉政文化馆《清风苑》展览内容。集中展示了“直、良、循、廉”四类清官故事、八大民间美德故事以及十个在当地群众中广为流传、发生于本土的民间谚语故事。廉政文化馆——《清风苑》揭牌仪式日前在红岛街道韩家民俗村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66.
王艳明 《廉政瞭望》2011,(20):52-52
一个副县长,靠正常的工资收入是不可能支撑起女儿的奢侈的,公众也就有了足够的疑问理由。这种时候,埋怨社会公众太敏感、见风就是雨的想法是不对的。一个开放的社会,赋予了社会公众知情权、监督权。  相似文献   
67.
在腐败案件高发的今天,贪官落马,人们司空见惯,也算不上是什么新闻了。然而,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原县委副书记汤少波被南京市纪委“双规”审查时,却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在人们眼里,他是个“清官”,别人能贪则贪,他却给自己制定了拒礼拒贿的几条原则,  相似文献   
68.
老猫 《政府法制》2012,(35):28-28
“民不可有此色,士不可无此味”,这是明朝的徐九经在句容当县令的时候写的。因为有个戏叫《徐九经升官记》,所以大家对他比较熟悉。不熟悉的是,他面得也不错,就画了棵门菜挂在堂上,旁边题了这两句诗。后来他离开句容了,老百姓就把那棵白菜刻成下来,还刻了“勤俭忍”三个字,说这叫“徐公三字经”。  相似文献   
69.
汤维骏  谭大善 《党建》2012,(4):63-64
日前,湖南省株洲市中级法院作出二审判决:湘潭市原副市长朱少中,因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九年零六个月,并处没收个人财产50万元;因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50万元。犯罪所得赃款151万余元(已减去退还和上交的50万元)、非法所得赃款39.7万元,依法予以没收,上缴国库。  相似文献   
70.
“三汤道台”——清代著名清官汤斌,为官多年,崇尚简约,两袖清风,他在担任陕西潼关道台期间。廉洁自律,居家简朴,一日三餐不离清水豆腐汤,加之他为政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于是有了汤斌“为政清白像豆腐汤,生活简朴像黄连汤,于世道人心则像人参汤”的说法,“三汤道台”的雅号就此广为流传。当地几位秀才还专门写了一副对联:“两袖清风,百姓爱怜当局者;一身正气,三汤可配后来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