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3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黄绳 《中国减灾》2013,(5X):60-60
<正>一时间,山崩地裂,一栋栋高大的楼房瞬间变成废墟……地震就这样摧毁了我们的家园。但是在灾难面前,我们从未低头。我们积极面对,勇敢承受,珍惜今天拥有的幸福,在防灾减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同学们,你们昨晚有没有察觉到什么异常情况?"老师走进教室,表情严肃地问了我们一个问题。我们疑惑不解,低声议论着。这时突然从后面传出一个声音:"柳州轻微地震了。"全班一片惊呼。老师点了点头:"是的。其实最近我们柳州地区出现了好几次小地震,虽然震级较小,但它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今天学校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近期我们要  相似文献   
62.
《当代贵州》2011,(24):42-43
贵州的奇山异水,滋养着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各个少数民族。他们依山傍水而居,披金戴银而饰,能歌善舞而娱,热情好客而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与环境和谐共处,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民族文化,其中,酒文化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酒礼酒俗,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构成了贵州酒文化令人陶醉的千年画卷。  相似文献   
63.
高金奎 《新长征》2014,(9):54-55
吴大义有个广为人知的名字——爱心天使“无为”。因为他的网名和平时写文章时用的都是“无为”这个名字,大家也都习惯了这样叫他。“无为”不是平庸的代名词,而是一种境界,可能这也正是他叫“无为”这个名字的原因。吴大义——白城爱心社、白城爱心网的创建人。他现为白城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白城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平日里,从事企划工作的吴大义是一个热爱生活、充满爱心、充满活力的人。多年来,  相似文献   
64.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飞翔在辽阔的天空,就像穿行在无边的旷野,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正如这首歌所唱的那样,贾永青,一位32岁的弱女子,面对命运的不公、死神的威胁,用坚守书写了生命的坚强,用奉献诠释了生命的意义。贾永青是定州市人民医院的一名普通医生。说她普通,因为她出身于普通农家,像身边其他人一样,完成了从大学专科、本科再到研究生的漫漫求学路,并于2011年3月,以笔试。  相似文献   
65.
周丹 《工友》2015,(2):55
成功的山峰其实并不是遥不可及。一个人的成功,往往取决于他是否有自信。生命是顽强的,在面对人生诸多挫折磨难时,能坚韧不拔、顽强勇敢地对抗生活所赐予的一切,就需要有足够的自信。我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有一对兄妹,兄长因为长得丑而感到自卑,并且常常想,希望从来没有到过这个世界;然而,妹妹长得丑却自信开朗,并且帮助哥哥解开了这个心结,从而使哥哥重新认识生命,更懂得了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并且热爱生活,阳光成长。我想这就是自信的力量吧!没有自信,刘邦也不可能成就帝业,建立汉朝,成为后来的汉高祖。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同处困境  相似文献   
66.
今年1月13日,《光明日报》转载习近平主席发表于1998年第7期《当代人》杂志的文章《忆大山》,反映了习近平主席上世纪80年代在河北正定期间与作家贾大山的深厚友谊。已于1997年2月20日病逝的作家贾大山再度引起人们关注。本期刊发作家陈世旭的文章,从另一角度为之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7.
红彝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聚居于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岁时节日是对传统的一种最好的保存方式,节日在年复一年的反复中将传统强化。节日使人们从单调的日常劳作中看到一种希望,休整身心、清除疲劳,唤起劳动和生活的热情。热爱生活的红彝人,从来不缺少节日。从村里的第一声鸡鸣开始,当太阳爬上远处的山头,一个小小的仪式正在静静地开始。带上香火、吃食和锄头,一家三口早早地出门了。刚刚过  相似文献   
68.
正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人,他们平凡,像一粒沙,却不卑微。他们默默地帮助其他人,生命也因此而不同寻常。"真味儿呀,怎么打扫不彻底呢?……""对不起,停水了。我正准备写块牌子:暂停使用。给你带来麻烦了。"这是一次停水后,一位上卫生间的老师和刘桂芳老师的对话。刘桂芳,上世纪从河南支边进疆,现为二师三十三团中学一名语文老师,共产党员。自本学期开学以来,她每天上班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打扫卫生间,从卫生间的隔档到地面瓷砖,从卫生纸盒到洗手台及镜子,从洗手池到门窗玻璃,每天都是闪烁着洁净的光,她甚至细心地在卫生间里备了一张桌子,每天将桌子擦干净后  相似文献   
69.
"洛阳的5岁男孩鹏鹏,每天早上6点半钟起床,到幼儿园后学习算术、阅读、写字、英语等科目,下午4点半,幼儿园放学后继续参加一个小时的珠心算班。晚上6点,爷爷奶奶会把他送到国学班,学习国画、书法和"子曰"。到了周末,小鹏鹏也不能睡懒觉,一早要去上小提琴课。"这是新浪教育频道中的一段文字。我读过之后,竟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这是一个五岁孩子弱小身躯和稚嫩心  相似文献   
70.
保持坦然     
青年时代在福建莆田当兵的时候,常读到一本刊物,名叫《蒲公英》,为莆田县(现为市)文联主办,以登散文诗歌见多。每读到”入迷”处,不免手痒,便学着写起散文来。记得第一篇送到编辑手里的是《洁白的珊瑚》。编辑姓林,名字已忘却了,约五十开外,疏发,胖脸,鼻梁上架一副扁平的老花镜,看稿时眼皮半阖着,看人时便竭力睁起,眼光越过镜架的上框扫将出来,使人觉得慈祥里透出少许滑稽,整个一个和蔼的老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