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眼下发牢骚像是赶时髦:体制外的发牢骚,体制内的也发牢骚;没钱的发牢骚,有钱的也发牢骚:没权的发牢骚,有权的也发牢骚……有人总结,这叫“转型期综合症”,还有人建议应该搞“牢骚指数调查”。  相似文献   
12.
《学习导报》2011,(16):25-25
有位青年时常对自己的贫穷发牢骚。"你具有如此丰富的财富,为什么还要发牢骚?"一位老人问。"它到底在哪里?"青年人急切地问。"你的一双眼睛。只要能给我一只眼睛,我就可以把你想得到的东西都给你。""不,我不能失去眼睛!"  相似文献   
13.
眼下发牢骚像是赶时髦:体制外的发牢骚,体制内的也发牢骚;没钱的发牢骚,有钱的也发牢骚:没权的发牢骚,有权的也发牢骚……有人总结,这叫“转型期综合症”,还有人建议应该搞“牢骚指数调查”。  相似文献   
14.
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一般都认为,发牢骚者总是不按正常渠道反映问题和表明态度,往往是言辞激烈,不注意场合和对象,说一些难听话、过头话,影响队伍的团结稳定和工作的有序开展.岂知,若客观深入地加以分析,也可从中发掘出积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让老百姓满意,这句话是一瞎扯的话,你让老百姓满意的前提是你必须让领导满意……”,这是王牌导演冯小刚,面对大众对马年春晚的评头论足,接受《人物》杂志专访时,曝出的一句猛料。  相似文献   
16.
情在深处     
养父母均出身小资本家。上世纪60年代,养父被安排进公交公司成为一名长途车驾驶员。身份的转换,一时难以适应的他,加之脾气又倔,牢骚话自然就多。这招致他被组织隔离教育了两周。此后,养父虽很少在人前发牢骚,但沉闷了许多,并落下了心结,不管我们怎么说共产党好、生活幸福、日子好过等等,他一概充耳不闻,既不参与议论,也不发表任何言论,甚至吝啬到连一个表情都不会给。  相似文献   
17.
湍水石 《奋斗》2011,(11):63-63
近日开会,一位领导同志在谈到“如何对待群众牢骚”时说:“作为领导干部.要学会倾听群众的牢骚,要善于从中去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进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工作少出偏差,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才能进一步融洽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闻听此言。笔者禁不住要为此种说法叫好。  相似文献   
18.
慎任为好     
有些领导同志在评价下属时常有这样的定论:这个同志工作不错,只是爱发“牢骚”。似乎发牢骚全是缺点。其实.作为领导,应正确对待下属的牢骚,“牢骚”里面也有真话、实话。  相似文献   
19.
许多人知道柳亚子先生和毛泽东的一首诗有关: 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相似文献   
20.
放下抱怨     
郁建民 《学理论》2008,(13):67-67
和朋友闲聊的时候,时常听到些朋友满腹牢骚:为什么现在房价这么高?为什么我们的加班费这么低?现在的孩子怎么这样?某某怎么这样不讲理?等等。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生活真没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