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白居易喜爱自然事物,他晚年写作的大量诗词都说他所居住的履道池台是一个物我相交为友的乐园,表现了其审美活动具有的浓厚生态审美意味。然而,白居易对自然事物的审美欣赏是有差别的,他并未充分尊重物性,也未足够重视自然事物的生生之德。履道池台彰显出白居易对自然事物的圈占,而履道乐园对于自然事物来说其实只是一个假相,它的人工布置可能造成对物性的折损,而且它是一个不完整的、不稳定的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12.
赵辉 《工会论坛》2008,14(4):113-114
系统功能语言学对二十世纪后半期的语言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儿童语言发育、语言与社会、语域、语言教学、文体学翻译与机译等领域的研究。在目前的中学外语教学中,系统功能语法虽然还不能完全替代传统语法,但英语教师可以借鉴系统功能语法对传统语法教学进行补充,从而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英语语法。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到来之际在认识上产生的巨大飞跃。深入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把握其深刻的历史性、彻底的唯物性、鲜明的时代性和丰富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4.
王爽 《前沿》2012,(2):147-148
批评语篇分析(CDA)的主要分析对象为政治语篇,其中包括了面向公众演说比较常用的分析框架。批评语篇分析可以将经典演讲当中所应用到的各种语言策略更加明晰化。本论文针对前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新年电台进行的演讲,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的相关理论以及多种批评语篇分析框架下的方法进行了语篇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犯罪心理学研究取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关于心理学研究"危机"的议论逐渐多起来;母体的"危机"对其分支学科必然带来影响,这促使了人们加强对犯罪心理学研究取向的反思。心理学研究的"危机"主要反映在研究对象上没有严格区分物质和精神、"物性"和"人性",在研究方法上沿袭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也需要明确它的学科性质是偏向于社会科学的中间科学和带有浓厚人文色彩的边缘科学。因此,在研究方法上,不能拘泥于自然科学式的实验室实验研究的方法,而应更多地采用社会科学的以社会为背景的实践检验方法;既要注意到人的生物性方面,更要侧重研究人的社会性方面。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原则、研究方法和具体的研究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16.
常识告诉我们,“物”即是在日常生活中与之交道的这些可感事物,而古时哲人对此却有颇多的看法。历经了事物由什么构成、会变成什么以及追问事物何以成其为该事物的过程。黑格尔“物的辩证法”充分讨论了物及物性的差别,物是“自为”存在和“为他”存在的矛盾集合体,而中国明代理学家王阳明则从“意之所在便是物”的角度认为,物即是客观实在,也是价值上的存在,从而展现了东西方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佟兆俊 《世纪桥》2012,(21):76-78
意识形态观念会影响人的各种社会活动。他们的语言活动自然也不例外。批评性话语分析学者Fairclough认为意识形态被建构到话语实践的形式/意义的各种维度之中,致力于统治关系的生产、再生产或改变。而关于意识形态对于话语实践的具体影响,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这发生于语言使用者在语言各个层次上对符号系统中可选项目的选择过程中。限于篇幅,本文拟仅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视角,分析意识形态对及物性系统使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论人的本性     
自从有了人,人们就一直在追问人的本性,特别是苏格拉底提出人要"认识你自己"以后,人们更加领悟到:要认识世界,首先要认识自己;要了解万事万物的真相,首先要了解人自身的真相。然而,尽管人类已有几千年的文明史,思想家们"上下而求索",但关于人自身本性的认识,却始终众说纷纭,难有定论。  相似文献   
19.
技术的德性,与作为生命体的人的出现及其进化密切相关,是理智德性、道德德性和审美德性的汇聚,并蕴涵着四重交互效应及其发展的关系,即人类史和自然史的交互效应及其发展、人性和物性的交互效应及其发展、技术史和道德史的交互效应及其发展、义利(应然与实然)的交互博弈与发展。在技术—德性发展进程中并非总是为人类带来善或者幸福,甚至还产生了技术—幸福的德性悖论。超越这一悖论,须解构技术德性悖论产生的义—利失衡逻辑,重建以绿色发展之义为引领、义—利平衡且相长的技术德性应然—实然逻辑。为此,一是须确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贯彻习近平绿色发展的思想,汲取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厚德、崇道、重义、勿受物役为技术德性的价值导向;二是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爱人利物"、勿伤物道为伦理原则;三是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绿色生产—消费的生态伦理精神,以实现"天人合一"的愿景。  相似文献   
20.
卢仁江 《今日浙江》2007,(19):62-62
修竹翠篁,系有很高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植物.自古至今,文人咏竹、墨客画竹、园林家植竹,这除了竹拥有灵秀、婆娑、典雅的审美意象外,还因为竹的自然物性中有一些特征与我们传统的道德人格美中的某些范畴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