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论人的本性     
自从有了人,人们就一直在追问人的本性,特别是苏格拉底提出人要"认识你自己"以后,人们更加领悟到:要认识世界,首先要认识自己;要了解万事万物的真相,首先要了解人自身的真相。然而,尽管人类已有几千年的文明史,思想家们"上下而求索",但关于人自身本性的认识,却始终众说纷纭,难有定论。  相似文献   
22.
刘勇 《法学家》2022,(4):175-190+196
《民法典》第679条的规范意图在于将自然人借款规定为要物合同,但要物性在实践与解释论层面都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应区分民事自然人借款和商事意图的自然人借款,分别认定其成立要件。司法裁判普遍承认“在先借款合意”的效力,因此商事意图的自然人借款应采“二阶段合意”的法律构造。第679条规定的要物性不仅体现在成立要件方面,还表现为还款义务发生的要物性。第679条是半强制性规范,并不排斥非典型自然人借款的存在,应尊重当事人的意思,承认诺成的自然人借款合同。  相似文献   
23.
政治和审美是中国文化研究两种主要维度,充分体现了文化研究的"及物性"。政治维度体现了中国文化研究的现实针对性和社会参与性,最终导致向文化政治的转变;审美维度的文化研究构成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中国图景,由诗意文化转向物质文化。两种维度的文化研究显示了中国文艺学研究者重建学科品格的愿望。  相似文献   
24.
从汉英对比的角度出发,对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拒绝职业伙伴时及物性过程的选择偏好做了定量和定性的描写分析,并讨论了影响其分布和倾向的相关隐含因素;同时也以社会权利为变量对比分析职场中职位高低对中美人士使用拒绝语时及物性类型选择的影响,并探究原因。从而发现,及物性过程的选择自动生成了语用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25.
现代享乐主义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享乐被看作是基于生命本性的情感体验,并升华、赋予特定的人文意义。由现代性发展所导致的"心""物"世界的二元分立,物性文化对心性文化的僭越,诱使人们崇尚奢侈消费,倾心物性刺激,追逐欲望满足,导致个体生命感觉发生严重错位——以物的占有替代心灵的享受,亦引发了大众社会之生命无常、及时行乐的伤感情绪。现实中形形色色的享乐主义大行其道,预示着人类精神的某种危机。回归本真的生命状态,寻求真实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寄托,也许能为摆脱当代文化困境提供某种借鉴。  相似文献   
26.
刑法修正案(六)虽然对赃物犯罪的修订力度较大,不仅扩张了赃物犯罪的对象范围、行为方式的种类,而且加重了其法定刑的配置。但这次修订也并不尽如人意,赃物犯罪的对象是否仅限于有体物,不动产能否成为其犯罪对象,赃物是否仅限于经济价值之物,财产性利益可否成为赃物,赃物与相关财物的厘定等问题也没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因而探讨并厘清这些问题对于指导司法实践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7.
陈德玺 《前沿》2010,(9):42-48
本文指出"正义观"主要经历了:神性正义观、人性正义观、物性正义观等三种基本形态。它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一种特殊利益的表达方式;它具有具体性;它既要表达大多数人的利益诉求,也要实现少数人的利益愿望。  相似文献   
28.
价值和道德的基础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和道德深深根植于人性的系统存在及其与外界自然、社会和意识环境的复杂的相互作用之中;物性既与价值和德性有深刻区别,又是其基础;界限鲜明的价值与工具存在着复杂的辩证关系;人性化的核心就是确立这样一套价值和道德观念,以维护和完善人性的整体存在、内部和谐及其与各种外部环境的和谐统一,进而促进每个人类个体人格境界的提升.  相似文献   
29.
曲静 《世纪桥》2009,(11):53-53,55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法的三大纯理功能概念之一功能的及物性系统出发,对乔伊斯的小说《伊芙琳》的深层意义进行分析,从而说明及物性系统对语篇分析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