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3篇
  免费   52篇
世界政治   34篇
法律   974篇
中国共产党   31篇
中国政治   150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34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224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近几年来,虚报注册资本现象非常严重。由于《刑法》第 158条对虚报注册资本罪的规定较为笼统、内涵有些模糊抽象, 而相关司法解释尚未出台,公、检、法对该罪的犯罪主体、主观故意、客观要件等在认识上存在分歧。犯罪主体的认定 1995年全国人大颁布的《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规定,虚报注册资本罪的主体是申请公司登记的单位或个人,1997年修订的《刑法》第158条没有  相似文献   
32.
2001年11月23日14时许,某劳动教养管理所中队长韩某在其办公室内指使劳教人员王某、苏某给劳教人员武某做“工作”,在韩的授意下,王某等人分别在508号、512号监室,持皮带、木板、铁管将武某打伤。武某经法医鉴定为重伤。  相似文献   
33.
非法拘禁罪及其立法之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法拘禁罪是严重侵害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 ,对其构成要件的分析有助于对非法拘禁罪的认定。非法拘禁罪的立法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 ,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非法拘禁罪的刑事立法应予完善。  相似文献   
34.
论分裂国家罪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立足于刑法规定 ,紧密结合司法实践 ,对分裂国家罪的构成特征、罪间界限及其罪数形态等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5.
某区检察院指控该公司以及三名被告构成了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并依法提起公诉。  相似文献   
36.
不当得利构成民法上的债的侵权,是一种具有非法性的民事行为.当不当得利行为人占有他人财物且数额较大拒不返还时,能否按照侵占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这是自1997年刑法修订以来一直困扰我国司法界和法学界的一个复杂问题.实践中因不当得利而发生"侵占"的情况多种多样,拒不返还不当得利财物的现象已构成了对社会的严重危害,迫切需要对此进行刑事化剖析.本文结合民法原理和犯罪构成对不当得利行为的非法性、罪责性及学者的不同观点进行具体分析,以客观、合理地认定不当得利与侵占罪的关系.  相似文献   
37.
犯罪既遂的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构成的基本原理直接影响对未完成形态犯罪之构成特征的理解。探讨犯罪构成与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关系,有利于我们获致正确合理的犯罪既遂标准。通说的犯罪构成要件齐备说与我国犯罪的构成理论、未完成形态犯罪负刑事责任的根据相冲突。犯罪既遂的标准应该是犯罪构成要件要素的齐备。  相似文献   
38.
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共同实施纯正身份犯行为定性,由于同时涉及犯罪主体和共同犯罪两大传统刑法理论难题,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论的焦点。对此问题的正确分析和认识,不但会帮助我们厘清一些存在模糊认识的刑法基本理论问题,而且也会促使研究的深入,为司法实践提供引导。一、身份犯概述及其共同犯罪问题的提出所谓身份犯,也即是具有特定身份的人实施的犯罪。根据身份在具体罪名的定罪和量刑中所起到的作  相似文献   
39.
本文案例启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危险性是一种现实存在的具体危险,而不是抽象意义上的危险。与放火等行为危险性相当,必须是实施一个行为就足以造成与放火等行为相同的危害后果,数次或数个连续伤害他人的行为不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应定故意伤害罪。同时,在刑事审判中,应严格依据犯罪构成要件认定犯罪,坚决杜绝  相似文献   
40.
本文以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的纷争为切入点,对犯罪构成要件的实质进行分析,指出各理论的实质区别,为明确犯罪构成要件顺序的作用提供依据,以此提出本文对犯罪构成耍件排序的观点:客观耍件→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客体要件→主体要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