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9篇
世界政治   5篇
法律   118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08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1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正>《刑事案件侦查》课程是公安院校侦查学专业的主干课程,通常安排在《刑事侦查学总论》《犯罪现场勘查》《侦查措施与策略》《侦查情报学》等专业课程之后,因此,《刑事案件侦查》是应用上述课程知识的一门综合课,主要内容一般为两个方面:一是刑事案件侦查的步骤和方法;二是杀人、抢劫、盗  相似文献   
112.
杨建伟 《法制博览》2013,(1):281-282
伪装犯罪现场是经过人为的布置和安排所形成的犯罪现场,在实践中加强对伪装犯罪现场的勘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主要探讨分析了伪装犯罪现场的概念、特征、目的、意义、方法等问题。为了成功勘察伪装犯罪现场,增强打击犯罪的力度,维护社会的稳定,在对伪装犯罪现场进行勘察的时候,需要运用物证和痕迹勘察的方法、重视心理勘察与分析,并注重伪装犯罪现场的重组和新技术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3.
夏桂珍 《法制与社会》2013,(14):111-112
现场保护是现场勘查的前提和基础,是案件侦破的重要保障。只有强化现场保护的意识,懂得现场保护的方法,才能及时有效地做好犯罪现场的保护工作,为揭露犯罪、认定犯罪、打击犯罪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4.
在近现代恐怖袭击发展历程中,城市以其具有高度的象征意义、密集的人群和重要的国家基础设施、便捷的物联网络和容易快速引发大范围关注等特点而成为暴力恐怖分子袭击的重要目标。为了提高公安机关应对突发恐怖袭击成效,建议对城市暴力恐怖案件现场按照依法、及时、科学、全面的原则组织合成化处置,最大程度地实现降低犯罪危害后果、限制社会恐慌情绪蔓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5.
在现场勘查中分析作案过程应按一定步骤进行。注重作案过程的研究与注重痕迹物证的发现、提取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6.
提高现场勘查的质量就应在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刑事犯罪现场的规律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思路,突破固有的勘查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构建新的勘查体系.只有充分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才能更好地使现场勘查为侦查破案服务.  相似文献   
117.
杀人碎尸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将被害人尸体的全部或部分肢解为若干块(段)后,四处抛撒、掩埋、隐蔽的杀人案件.杀人碎尸案件因其案件本身所具有的疑难条件,使案件不易侦破,但有时也因抛尸地点较多,每处抛尸地点有着必然的联系.刑侦部门往往以此为突破口使案件得以侦破.  相似文献   
118.
犯罪现场原始状态,通常以原始犯罪现场(简称原始现场,下同)的名称出现。原始现场是指从犯罪行为人进入某一场所实施犯罪开始至其逃离该现场后,以及在勘验人员开始实施动态勘验前,现场物质对象的内容及其状态没有受到人为非故意和重大自然力破坏的现场。犯罪现场原始状态具有相对性的特点,在侦查实践中要充分认识现场原始性中的变动性以及现场变动性中的原始性,从而正确进行现场保护和现场勘验。  相似文献   
119.
本文论述了犯罪现场微量物证的形成规律、现场存在规律 ,以及微量物证的发现、采取与包装方法 ,以便使侦查和刑技人员在刑事侦查中正确认识微量物证的形成规律 ,掌握微量物证的发现方法和正确的采取方法 ,充分利用微量物证揭露和证实犯罪。  相似文献   
120.
心理痕迹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和犯罪前后的心理活动,是一种抽象的注意对象,是现场诸物证之间关系的反映,是留在被害人、事主和知情者记忆中的心理踪迹。在现场勘查中,它既不能直接观察,也不能提取。通过对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分析研究,有助于刑事案件的侦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