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85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13篇
各国政治   222篇
工人农民   217篇
世界政治   48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03篇
法律   2473篇
中国共产党   8981篇
中国政治   10562篇
政治理论   2646篇
综合类   3706篇
  2024年   190篇
  2023年   1404篇
  2022年   808篇
  2021年   1008篇
  2020年   892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393篇
  2015年   824篇
  2014年   2084篇
  2013年   1977篇
  2012年   2283篇
  2011年   2107篇
  2010年   1758篇
  2009年   1806篇
  2008年   2275篇
  2007年   1603篇
  2006年   1817篇
  2005年   1269篇
  2004年   891篇
  2003年   916篇
  2002年   1041篇
  2001年   856篇
  2000年   693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黄燕 《行政法制》2006,(1):20-22
一、法律文化的概念 关于法律文化的理论研究,中国肇始于上世纪80年代,但在外国学者们早已致力于此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最早提出“法律文化”概念的学者是美国法学家拉伦茨·弗里德曼,他在1969年发表的《法律文化与社会发展》一文中提到:“‘法律文化’概念涉及大量有关的思想,首先它涉及公众关于法律制度的认识、看法和行为方式。尽管每个人对于法律制度的看法不同,但一般说来,在不同的国家或群体中还是有一定的看问题的方式,从而可以把它们区分开来。各种法律文化是习惯法的主要部分,这些习惯法与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此后就法律文化释义的问题,学者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至今为止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论。目前我国学者对此也莫衷一是,并未形成统一的看法。  相似文献   
62.
曾盛聪 《探索》2006,3(3):134-137
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公民人格必然是“公民”的普适性内涵与文化国情的耦合,表现为主体性人格与社会性人格、律法性人格与道德性人格、自由性人格与一元性人格的辩证统一。基于此,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人格教育应确立主体性精神、社会公共精神、规范性精神、权利与义务统一精神的教育价值目标。公民人格的确立一方面依赖于市场经济与民主法治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又仰仗于认知导向与价值建构、理性教育与情感教育、社会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整体“合力”的优化。  相似文献   
63.
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离休干部党支部成立于2002年5月,在公司党委的领导下,党支部认真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特别是在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和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他们在贯彻执行集团总公司党委、公司党委相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强化管理、创新学习、着力党支部自身建设,狠抓老干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落实,以“云岭先锋”工程实施和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总体目标为出发点开展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充分发挥了离休干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相似文献   
64.
元组 《支部生活》2007,(4):16-16
经过充分调查论证,2003年9月,红塔区委组织部在李棋镇金州社区成立了第一个党群共同致富信用联合体。联合体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把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活动与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经济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党员带头、党员群众利益风险与共、富有活力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5.
陈全国 《学习论坛》2007,23(12):5-7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同志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66.
钮小明 《团结》2003,(2):6-7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代表大会的文件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政治文明”这个概念,并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67.
全国妇联召开九届二次执委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今年的工作,研究部署明年的工作,很及时,也很必要。开好这次会议,对于妇联组织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团结动员广大妇女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8.
社会是一个有机的动态系统,由众多要素或次级系统构成。经济、政治、文化要素是社会系统中的三大核心要素。这三大要素在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正发生着剧烈的变迁,并导致了社会系统的解构。通过分析社会系统解构的原因,可以得出结论:现代化进程中的分化力量、整合力量和传统国家社会力量之间的对抗是造成社会系统解构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构现代和谐社会的思想,并站在中国现代化继续发展的角度对和谐社会作了全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69.
《中国工运》2007,(6):20-20
今年初,山东省烟台市总工会召开了贯彻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干部职工大会,要求紧紧围绕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十项重点工作”目标,突出“五抓”,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和广大职工在促进烟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  相似文献   
70.
陈祥波 《南风窗》2007,(19):17-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具有独立的凝固语法结构的词语,第一次出现是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此前的表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的"是一个不稳定的修饰词,是对"社会主义"这个主干词的限定,而无论是从1982年的历史状况、政治现实,还是从邓小平的话语内涵和后来执政党的相关阐释来看,都是新时期对传统的社会主义的新解释,但是这个时候这种新解释还没有定型,具有实用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特点,它更像是一系列具体执政方针和措施的总结和罗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