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4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151篇
中国共产党   271篇
中国政治   534篇
政治理论   236篇
综合类   25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网络化改变了人的生存方式与精神价值世界,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格局,提出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转型的必然要求,而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必须以思想政治政治教育系统的创新为前提,理论观念创新。在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条件下,军人接受信息、娱乐的方式、手段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不断出现,社会成员流动的数量范围、方式不断扩大和变化,求变、求新、多样化和快节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观念与现实问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环境,…  相似文献   
982.
现代视觉文化是一种以视象-影像为核心的文化形态,它反映了消费时代的人们在生存感受和文化理念方面的全新变化.这种变化在现代性的审美主义传统里有其深刻根源:现代性的审美主义传统所固有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同时决定了视觉文化的两面性.因此,通过对审美现代性资源的重新梳理可为我们评判当代视觉文化提供一种适当的视野.考虑到今日审美现代性有审美本质主义之嫌,对现代视觉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以适当的反思批判为主.  相似文献   
983.
随着伯尔曼教授来华对法律信仰的进一步肯认与张永和教授对法律不能被信仰理由的提出,法律信仰问题又引起学界的关注.但以往的研究存在着法律信仰对象、时空的错位认知和片面解读,进而缺乏对"除魅"之后的现代性社会中如何达致法律信仰的现实路径的学理探求.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法律的贯通是法律信仰的生成支点,在恪守形式理性法律及其有效性基础上所形成的法律信用的不断增进是达致法律信仰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984.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包括对理性形而上学的批判和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正是在现代性批判中,发现了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现实基础.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对于我们深入揭示在现代人和社会的内在困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5.
台湾文学现代性进程步骤与“五四”文学一样——改文言为白话文使新思想获得合适的语言表达形式,为思想启蒙提供了手段,文学内容的革新更是使文学直接成为运载启蒙思想的工具。但是,由于台湾的现代性(社会的和文学的)呈现着十分复杂的局面,所以,台湾新文学运动担负着启蒙和解放双重历史任务。同时,由于日据下的台湾,灾难比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祖国大陆更为深重,所以,它从启蒙过渡到解放的行程比“五四”文学革命从启蒙过渡到救亡更加快速。它的创作实绩从一开始就鲜明地显示出反对殖民压迫的主题指向,它的白话文运动也与大陆有所区别。因此,台湾文学的现代性比大陆更为复杂和特殊。  相似文献   
986.
韩德明 《法律科学》2006,24(5):3-16
反思性法制现代化的规范基础是商谈政治,法律范式是程序法。中国法制现代化事业应反思西方法制现代化运动轨迹,针对自身社会发展状况,创生一条具有独特个性也切合反思性法制现代化一般要求的合理性道路。  相似文献   
987.
以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等人为代表,伦理学有"幸福论"和"义务伦"之分。从"哲学—伦理学"论证的角度看,幸福论认为有规定幸福的永恒的规律;而义务论则认为个人的自由意志才是道德生活的决定性因素。从伦理学的这种范式的转变看,西方哲学家将研究的注意力往往放在了道德行为和道德原则的研究上,而忽略了对道德品质的研究。然而,要解决社会的公正,单靠社会道德是不能实现的,于是伦理学的研究必然转向制度伦理。在现代语境下,美德传统是一种软约束,建设现代道德,还需要制度伦理的辅正,加大制度规范对现代公民的道德和行为约束,使全体社会成员在稳定有序的、合乎人性健康生长的日常生活环境中,被塑造成具有现代性人格的一代新人,这是现代化道德建设的时代使然。  相似文献   
988.
社会转型论与社会互构论是两个初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尽管从表面上看两者在阐释的语言风格、研究方法及基本内容等方面差异较明显,但是通过分析这两个理论中使用的核心概念,我们可以发现两个理论在考量对象、考察的时空维度及理论终极追求等方面具有深层的内在统合性。  相似文献   
989.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所具有现代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质量。当前,农民可以分为农民工和留守农民两大群体,本文借鉴英克尔斯关于人的现代性的七个主要指标,通过统计调查,分别对这两大群体进行测量,应用比较分析方法来探讨农民的现代性现状及有无外出务工对两大群体现代性成长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农民现代性整体水平和新农村建设政策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990.
战时中国文学的活力在于它在后来者的解读中不断产生着富有挑战性、启迪性的话题。在战时中国文学提供的终极体验、世界性视野、异族形象、民族寻根、生命哲思、开放体系、鲁迅传统、知识者形象、军营小说、中国形象、古典氛围、通俗潮流、乡土情怀、抵抗意识、语言原乡、战时经典等内容中孕育着丰富的文学史信息,足以引起中国文学现代性格局的深层次调整,也促使人们去思考:中国现代文学可以在一个多大的空间获得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