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95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57篇
各国政治   56篇
工人农民   56篇
世界政治   16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0篇
法律   1344篇
中国共产党   1747篇
中国政治   2603篇
政治理论   1003篇
综合类   1532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254篇
  2014年   588篇
  2013年   593篇
  2012年   741篇
  2011年   746篇
  2010年   744篇
  2009年   785篇
  2008年   841篇
  2007年   631篇
  2006年   558篇
  2005年   453篇
  2004年   293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被黑格尔本人称之为思辨理性的方法的辩证法 ,是黑格尔哲学的精髓和核心内容。它深深植根于欧洲古老文化的哲学传统之中。通过解读黑格尔的逻辑学来学习辩证法 ,是掌握辩证法的不二法门。黑格尔逻辑学里展示的范畴体系就是辩证法的“具体概念”。作为哲学思想方法的辩证法是表述、学习一切科学的基础性方法论工具。除去是思想方法之外 ,辩证法不是任何别的东西。给辩证法另加上超出思想方法之外的规定性的做法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62.
王春风 《前沿》2002,(6):21-22
人学问题贯穿于古希腊哲学发展的全过程 ,只是在不同的时期 ,人学研究的侧重点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理性人学是古希腊人学的主旋律 ,但也涉及到人的自然性、社会性等人性思想 ,发掘这些人性思想的萌芽 ,便能理清西方人性思想发展的脉络 ,把握哲学与人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3.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农村社会利益的协调问题,而利益的协调必须依托一定的社会组织。传统的村民自治组织的功能机制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我们必须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功能发挥的利益机制,通过村民自治组织的参与机制、动力机制、整合机制和保障机制,来实现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4.
中国监狱理论研究未能形成民间化的、自治性的、明理性的和有序性的知识整合及相应的整合机制。基于监狱理论和实践的现实,当前中国监狱理论研究的重点,应当是监狱价值的呼唤和实证改造;监狱理论的发展必须是科学与人文有效整合下的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65.
郭宇森 《前进》2005,(9):53-53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转型,传统行政管理思想中感性思维的朦胧性日益为现代社会的理性因素所改造;同时,人本主义与系统思维的发展使西方的行政管理思想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西行政管理思想在一些方面日益表现出融合趋势。然而,现代中国绝不能摒弃传统文化,而应吸取其合理思想,并注入时代精神,在现代社会中充分体现其价值和意义。一、遵循“天、地、人”和谐的自然法则道家无为思想作为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确立的参考之一,主张把发展的代价控制到最小,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顺自然而行,尊重规律;而不是掠夺自然,索取…  相似文献   
66.
加快建立同经济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也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考验.社会保障需在和谐的关照下才能发挥其体制保障作用并实现其价值目标.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是和谐社会对社会保障的根本要求,公正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和谐社会重要的体制保障,而整合则是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和谐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7.
商景龙 《实事求是》2007,4(6):20-22
在国际政治领域,"失范"是一个相对国际秩序而言并能从国际秩序的属性中获得其意义的范畴.国际社会"失范"现象产生于两个基本事实一是存在着一种超乎民族国家之上并相对摆脱民族国家主权限制的力量对现存国际秩序的挑战;二是存在着民族国家的局限性对建立在普遍认同基础上的国际秩序的挑战.国际秩序规定着"失范"行为,和谐共存是国际秩序的一个属性,维护或建立国际秩序都是对"失范"行为的调整与整合.  相似文献   
68.
杨晓东 《唯实》2006,(9):4-8
从政治理性到理性主义政治的蜕变,缘于工具理性在政治领域的极力扩张并占据了支配地位.这导致理性自身所蕴含的工具与价值双重意义的疏离,使现代性政治暴露出强烈的实用性、功利性色彩和人自身在政治生活中的意义的丧失.为此,必须从社会生活世界的视角,着眼于人自身价值的实现来追寻政治价值理性,以建构合理性的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69.
王佳宁 《传承》2006,(1):41-41
“治理庸官”的消息来自2005年10月25日的《中国青年报》:广东省深圳市委审议通过的一份“治理庸官”计划,将干部的20类行为如不务公事,心浮气躁、无心作为,世故圆滑、居功自傲、不思进取、欺上瞒下等列入“不作为、乱作为、不会作为”,凡涉及这类行为的干部,轻则被谈话告诫、通报批评,重则按辞职辞退、法纪处理。党政机关作为制订公共政策的权威部门,其“治理庸官”计划的一举一动都会引发公众的留意。当权利、宪政话语渐次达到共识层面,其功能正以维护公众的权利为基本诉求,因此“,治理庸官”除了传递党政机关的一种决心、精神,给“治理庸…  相似文献   
70.
本文尝试对公共决策过程中的理性,尤其是工具理性的含义、内容及其与价值的关系进行探讨,并提出理性面对不同层面的价值时有不同的反应、诉求和精神体现。工具理性在对待价值问题时所暴露出来的局限是其自身无法克服的,而且也给决策实践带来了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