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87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58篇
各国政治   81篇
工人农民   97篇
世界政治   30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1篇
法律   4051篇
中国共产党   1867篇
中国政治   3306篇
政治理论   1040篇
综合类   2280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208篇
  2021年   248篇
  2020年   250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407篇
  2014年   937篇
  2013年   900篇
  2012年   1154篇
  2011年   1070篇
  2010年   1068篇
  2009年   1110篇
  2008年   1138篇
  2007年   778篇
  2006年   707篇
  2005年   594篇
  2004年   393篇
  2003年   359篇
  2002年   353篇
  2001年   286篇
  2000年   206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李道志 《求索》2007,(3):66-68
从历史起源上看,科学与人文原本一家。科学与人文在以下方面有共同的基因:从经验出发,不迷信权威,勇于创造;以理性为依据;对想象力的依赖;对审美的追求;受伦理的制约;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的发展。科学与人文的再度融合,有利于克服狭隘的专业意识,促进科学和人文事业的发展;有助于克服人的信仰缺失,促进人的自我健全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有利于作出人类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决策。  相似文献   
192.
混沌理论的哲学启示与理性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生新 《求索》2007,(5):138-141
本文通过对混沌理论哲学意义的探索,试图为海德格尔的“在世之在”以及解释学循环提供一种存在论说明,并提示一种从科学自身源泉出发的理性重建。  相似文献   
193.
“为政之德”意蕴深远,不仅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治国理政的重要标准,也是对当前从政人员内在建设的具体要求。政德建设,既要萃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又要结合时代不断发展,从而博古通今以资镜鉴。“为政之德”其主导思想是要求从政人员以德政和道德来约束其权力。但仅从道德角度出发,就会缺乏一定的制约效力,因此要将宪法规范置于为政之德构建的中枢来考察宪法制约范畴下的政德观念,以价值秩序、规范秩序和躬行践履三重维度来理解当前从政人员应该如何培养自身情操,锻造自身品质;并结合宪法实施的设计总则,从宪法根源追寻为政之德构建的依据,从宪法制约方向要求从政人员要令行禁止,并以此为根本,诠释宪法视域下的政治建设,为新时代国家现代化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4.
陈睿 《时代法学》2007,5(4):65-70
保底条款是委托理财协议中最重要的条款,它不仅决定了这种投资方式的存在与否,同时亦是委托理财失败诉争时当事双方相持不下的根本原因。对于该条款的效力认定,目前的法律与司法实践并没有提供能真正能起到指导与评价作用的答案。因此,从合同的私法性、社会法性及保底条款与其它条款的勾连角度来追问保底条款的效力问题是合理与适法判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5.
李晟 《法商研究》2022,(4):62-75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互联网治理的变迁。早期的互联网更多体现出内在的规范与秩序,此后国家法更有力地介入其中进行外在规制,并进一步通过互联网司法的形成和发展与互联网更深入融合。在规范约束技术的同时,技术也在重构规范,网络空间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运用,导致算法形成了规范性特征。当算法成为一种规范之后,法律与算法之间的互动,体现出类似法律与社会规范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关系,但也因网络空间的特征而体现出不同的模式。互联网治理中的规范竞争,一个关键的变量是信息成本,技术变迁对于信息成本的重构,可能会导致社会治理规范体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196.
作为《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采用的一种新的立法形式,"有利于"类型冲突规范在我国的适用情况并不理想,一方面司法实践中存在"司法规避"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对"有利于保护弱者权益的法"的认识存在偏差,学者所提出的适用方法也存在难以操作的问题.从法社会学的角度看,"有利于"类型冲突规范中引入"有利于保护弱者权益的法"的根本目...  相似文献   
197.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追求的是全面协调的现代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要统筹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有机结合,突破单向度的发展。目前,乡村依然面临着传统性和现代性、物质基础和精神文明、乡村发展和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张力。因此,乡村振兴要着眼于农民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一方面要注重工具理性,夯实农民现代化的发展基础,另一方面要回归价值理性,推动农民的全面发展,两者的统一要建立在基层党组织引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8.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在高校的办学过程中,为促进高校学生健康成长,为提高高校师生文化素质、道德品质、审美情操,实现高校的教育发展目标,而由高校师生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的总和。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一方面已成为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重  相似文献   
199.
何志鹏 《政法论坛》2021,(5):177-191
中国倡导、规划、推进的涉外法治思维和工作是法治理念、法治体系在国家涉外工作中的投射,与国内法治、国际法治既有密切的联系,也有着立场和外延上的界分.涉外法治是国家在开放发展的过程中推进法治的涉外拓展,也表征着涉外关系的规范导向、法治转型;体现着本土法治的国际影响,也包含着国际法治的本土适应.涉外法治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  相似文献   
200.
杨利雅 《求索》2006,(7):118-120
科技发展及人们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在客观上增加了对地球环境的压力。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热切的期望与国际环境法发展的屡屡受挫,是一种不应有的现状。“国际环境责任”是造成这种状态的桎梏之一。以往国际法中国家责任的惟一性,已经不能适用社会发展的节奏了,国际环境责任多元化已经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