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篇
法律   42篇
中国共产党   367篇
中国政治   288篇
政治理论   36篇
综合类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牛河梁遗址所反映的墓葬形制是墓有中心大墓、大墓、中小型墓、附属墓的等级制。随葬只有玉器,“惟玉为葬”,而且中心大墓的葬玉档次高、品质好、数量多。  相似文献   
142.
南昌市政协课题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联系工作实际,围绕做好保护革命历史遗址、发展南昌红色旅游课题调研,探讨如何保护好、运用好南昌红色资源这个重要问题;提出了提高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认识和研究水平、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组织管理及职责考核、健全革命遗址保障管理法规机制、拓宽保护革命遗址资金筹措渠道、提升南昌红色旅游发展能级、精心绘制红色旅游“施工图”等建议,旨在为实现“建设全省旅游中心城市,打造享誉国内的旅游目的地”这个目标而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43.
144.
古人云有“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悠好德,五曰考终生命。这可能就是中国人终生追求的目的。这也可能就是其一生之中甘愿不停地忙碌劳作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45.
胡马乔 《检察风云》2014,(17):88-91
《考工记》载:“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遗址星罗棋布,开端于对1935年金山戚家墩遗址的田野考古,打开了上海历史踪迹,考古工作者们找寻蛛丝马迹,用考古的力量破解未知。  相似文献   
146.
新宣 《法治纵横》2011,(13):69-70
5月23日,记者从“丝路遗产-吐峪沟大遗址保护筹划会”上获悉。考古人员在对新疆吐鲁番吐峪沟石窟寺考古发掘中。发现大量文书、陶器、木器、壁画等珍贵文物。“这样的石窟寺考古发掘在全国也是首次。”  相似文献   
147.
该系统基于遥测RTU-北斗卫星通讯方式实现对遗址保护区陵墓周边及内部生态环境指数的安全监测;系统完成墓冢内部与周边环境监测参数的实时不间断采集,并通过卫星信道将参数实时传输至后台监控中心,并在管理平台软件上进行统计分析、存储与实时显示;该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参数测量类型多、灵活性与实时性好、远程监控便捷等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8.
黄铮 《东南亚纵横》2013,(12):13-18
在胡志明领导越南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中国广西靖西县是越南革命的后方基地。胡志明和他的战友曾长期在这里进行革命活动,靖西县也留下了不少胡志明革命活动遗址。这些遗址和相关史事反映了中越两国人民在共同斗争中相互支持、情同一家的亲密关系,见证了中越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及胡志明主席与中NJ,,-民的深厚感情。靖西人民已经和正在对这些革命遗址进行妥善的保护和积极的利用,使其在对中越两国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中越友谊传统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9.
<正>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是两岸民众交流、合作的平台,旨在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扩大两岸文化交流,增强两岸民族认同。自2009年迄今,大陆共设立了28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其中一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或重要遗址,如曲阜孔庙、湖南炎帝陵、随州炎帝故里等;一部分是中国近现代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纪念地,如南京中山陵、福州马尾船政文化园、武昌辛亥革命遗迹遗址等;还有一部分是两岸共同抗战的见证地,如台儿庄、湖南芷江、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等。多年来,这些交流基地以其深厚的历史人文内涵、独特的自然风光,唤醒了两岸同胞的共同记忆,赢得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向往和爱戴。  相似文献   
150.
遗址类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五千年辉煌文明,是中华文明曾经高度发达并对世界文明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历史见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遗址作为不可移动文物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威胁,在数量和范围上不断缩小。只有通过明确概念、完善专业立法、加强地方立法、制定配套措施的综合模式,才能够防止"遗址"的独特价值受到进一步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