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95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57篇
各国政治   78篇
工人农民   67篇
世界政治   26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5篇
法律   1634篇
中国共产党   5197篇
中国政治   7090篇
政治理论   1532篇
综合类   2238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299篇
  2022年   342篇
  2021年   424篇
  2020年   517篇
  2019年   279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294篇
  2016年   486篇
  2015年   948篇
  2014年   2343篇
  2013年   2241篇
  2012年   1597篇
  2011年   1427篇
  2010年   1437篇
  2009年   1310篇
  2008年   1439篇
  2007年   686篇
  2006年   542篇
  2005年   370篇
  2004年   267篇
  2003年   251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论生态校园新理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设生态校园应本着科学、人文、生态的生态校园规划设计新理念 ,以建立具时代特色的生态校园为目标 ,根据生态校园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特别注重绿化与人文景观建设相结合的生态校园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62.
生态女性主义与文学批评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生态女性主义探讨了控制自然与控制女性之间的联系 ,其理论既是“女性的” ,又是“生态的” ;同时它又超越了两者。与文化领域内的生态女性主义相呼应 ,文学领域内也将诞生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旨在以解放女性和拯救自然为使命 ,探讨文学中双重统治的联系 ,深化对父权制文本的批判。  相似文献   
163.
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国家发展、民族昌盛、政党生存的坚实基础。十八大以来政治生态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1994年至2019年7月CNKI数据库中篇名含“政治生态”的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为样本数据。通过文献计量学结合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从文献量、涉及学科、来源期刊、发文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和聚类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对政治生态的研究现状、热点主题、演进阶段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治生态研究态势良好,成果较丰富,但没有形成核心作者集群,作者和研究机构合作度均不高。研究内容上,政治生态的内涵不断丰富,分类更具体;其内在逻辑包括实践、主体和制度三维理路。对于实现路径的研究主要从思想性、导向性、民主化、法制化等方面入手,形成了大量宝贵的经验,构建了科学合理的政治生态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4.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生态文明内涵及历史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连国 《青年论坛》2005,26(3):8-11
生态文明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也是其历史定位。这是因为,现代性危机说明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都是必然被超越的,人类将进入生态文明;科学社会主义具有生态文明的内涵;把生态文明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有利于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型,以生态文明为内涵的现代化必须建设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165.
生态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鸿 《思想战线》2005,31(5):78-82
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在地球环境的生态适应过程中,人类不断创造适应生存环境的生态文化。但随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尖锐化,创造新的生态文化,与环境协调发展、和谐共进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6.
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安全与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167.
构建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由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构成。从长远来看,我国应当逐步构建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当前应重点办好多种形式的生态农业园;积极推进工业生态化,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加快发展生态服务业;建设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68.
全球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已是必然现象,任何文化形态都面临着生存与发展问题。这对我们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是多元并存、共同发展的。多样化是保持世界生态文化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史”理论为我们理解全球化提供了方法论依据。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积极应对外来文化的挑战,是当前思想文化领域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们就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文化问题走访了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侯才。全球化的兴起与演进记者:毋庸置疑,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全球…  相似文献   
169.
构建和谐山西,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夯实和谐山西的物质基础;建设活力山西,健全和谐山西的体制保障;打造文化山西,巩固和谐山西的精神支撑;发展循环经济,奠定和谐山西的生态依托;坚持以人为本,筑牢和谐山西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70.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奋斗目标,为我国今后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并称为小康社会的四大特征。关于生态文明,党的十六大曾有明确的阐述: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资源利用率提高,促进人与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