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7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23篇
世界政治   77篇
外交国际关系   40篇
法律   292篇
中国共产党   474篇
中国政治   666篇
政治理论   95篇
综合类   12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前,我国网民规模已达4.5亿,手机上网用户超过3亿。据《法制晚报》报道,越来越多的人由电视观众变成了网民,中国网民上网时间每天约达到10亿小时。对此,电视传媒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以它之长补己之短,使之成为公众获取主流价值和正确信息的主渠道,是电视新闻工作者所要面对的一项新课题。  相似文献   
72.
爱的网事     
正~~  相似文献   
73.
从修辞和语境这个全新角度来观照电视纪录片解说词,可发现电视纪录片解说词修辞对语境的适应是不容忽视的,主要表现在解说词修辞对画面、接受者、表达目的的适应几个方面,解说词恰切地适应语境能使其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4.
将广播电视产业推向市场,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需要,也是提升广播电视产业水平的需要。近年来,随着中国传媒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广电业既面临着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75.
孔子打报告     
于文岗 《政府法制》2014,(32):51-51
话说至圣先师孔子穿越时间隧道周游四方,走市县、进乡镇、察社区,听广播、看电视、登互联网、读图书报刊、阅红头文件、出席各种会议论坛,脑子被一系列“重要讲话”所填满:子虚镇长在“迎接县卫生大检查环境布置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乌有村长在“清理路旁乱堆杂物村民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车间主任在“工人下班是各自回家还是排队回家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社区主任在“分片清扫小区狗屎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等等。  相似文献   
76.
正中国道路【解说】面对这样一个饶有兴趣的提问:"如果再生为人,您愿意生在哪个国家?"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恩比思索片刻,明确回答:"我愿意生在中国。"汤恩比以历史学家的眼光给出的理由是:"中国今后对于全人类的未来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阐明这是他对世界不同文明体系做了详尽的比较和研究,把中国置于全球演变的多维空间来评估之后所获得的审慎结论。  相似文献   
77.
唐泽  吴乐珺 《求索》2011,(8):82-83
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表现为社会影响力,即传播内容到达后的效果及其再释放的能力和结果。本文把收视率、收视对象和社会影响力三个指标放在一个平台上来考察比较中外电视调查性报道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8.
张书乐 《法人》2014,(8):58-59
正禁令一直都有,只是这次动真格的了。"盒子们"会止步客厅吗?继6月末发文全面整顿电视盒、禁止网络机顶盒预装未经审核的视频APP后,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针对电视盒子再发监管令,强调对内容的管控,要求境外引进影视剧、微电影必须在一周内下线。有业界认为,一系列的管控措施下,盒子的未来将会一片黯淡,而这一切似乎都和盒子自身的原罪有关。有一点倒是毋庸置疑,正烧得火热的"盒"战争,此刻已经被叫停。  相似文献   
79.
音乐电视著作权问题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讨论,仍没有一个妥善解决方案。近来文化部已批准建立全国统一的KTV曲库系统,但这一措施并不能有效解决音乐电视著作权问题(特别是已经发生的纠纷),因而不能代替有关司法解释的制定和发布。本文结合有关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的修改建议,继续探讨音乐电视著作权问题的适宜解决方案,以期促进有关司法解释的早日出台。  相似文献   
80.
阎立峰 《人民论坛》2022,(3):116-118
传统的电视节目对于“出圈”的追求,说明我们迎来了一个综艺晚会的数字美学时代。数字美学时代的综艺晚会,消解掉央视所开创的经典晚会模式最基本的东西——在场,却蕴含“手机一代”的审美观、价值观以及“数字一代”的文化自信与符号消费习惯。然而“元宇宙”之“数字人生”仍然是人生,身处3D环境中的游戏主体仍然是主体。数字时代的综艺节目创作,要实现数字技术与不朽的美学精神的结合,需要改变短视频式的走红思路,从诉诸感官,到贴近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