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张洁在其小说文本中以其独特的意义书写出一系列“疯女人”形象。它既隐喻着父权文化对女性的压抑与戕害,又是女性创造力和颠覆性的曲折表现。文本中,作者以最大的现实可能性,给予女性主角一个个反叛和自由的机会与结局,从而阐释出女性作家在既有的社会传统下书写具有“疯癫”意蕴的女性文本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我从少年时就疯疯癫癫地学唱"花儿",有时甜蜜,有时痛苦,喜乐忧愁在田野、土炕上绽放着,在没有米下锅、衣不掩体的贫穷日子里绽放着。那是一个明月如镜的夜晚,村子里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演唱会,八路歌仙蜂拥而来,各显神通,充满着旺  相似文献   
13.
徐鸣 《各界》2012,(12):87-91
王任叔(笔名巴人)自1952年3月卸任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至1972年7月含冤去世,整整二十年。在这期间,他辉煌过,也落魄过;他幸福过,也孤独过;他沉默过,也疯癫过。真可谓跌宕起伏、令人叹息。  相似文献   
14.
韩平 《河北法学》2007,25(5):6-10
主要探讨<疯癫与文明>中对于疯癫言说的可能性的问题,认为福柯通过疯癫的历史间断性和真理建构性的角度为疯癫言说的产生开启了大门,但在考古学时期作为"话语实践"的"严肃言语行动"的理论分析面对德里达的质疑需要重新思考.因此,试图从福柯理论转换的角度来为疯癫的言说可能性指出走向,认为在系谱学时期和性史的研究中,福柯通过对既包含历史的参与者与言说者的二重身份的"当下"历史的现代性探讨,和在性史中对于"自我技术"的探讨,为疯癫的言说提供理论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田志娟 《法制与社会》2010,(17):239-240
在《疯癫与文明》中,福柯运用知识考古学、谱系学方法深入分析了人类历史中理性和疯癫的形成过程,指出理性和疯癫并不是外在于个人的、客观的东西,而是一种反身性的社会现实,它们总是依赖于特定的社会情境而被不断地建构。相应地,人类社会的文明史也是在理性对非理性的批判过程中形成的,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文明史也是被构建的。  相似文献   
16.
狂人小记     
肖遥 《廉政瞭望》2015,(10):67-67
《百科全书》里提出了著名的疯癫的定义:偏离理性却又坚定地相信自己在追随理性。用这个定义去界定疯癫,魏晋狂生刘伶耍算一个:刘伶纵饮且放荡不羁,酒后在屋里赤身露体。有人讥笑他,刘伶说:“天地是我的别墅大院.屋子是我的衣服,你们跑到我衣服里来千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