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301篇
  免费   707篇
  国内免费   348篇
各国政治   1339篇
工人农民   1548篇
世界政治   40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013篇
法律   19525篇
中国共产党   28486篇
中国政治   45245篇
政治理论   11546篇
综合类   16641篇
  2024年   208篇
  2023年   1103篇
  2022年   1300篇
  2021年   1480篇
  2020年   1572篇
  2019年   957篇
  2018年   491篇
  2017年   939篇
  2016年   1696篇
  2015年   3424篇
  2014年   10315篇
  2013年   10051篇
  2012年   13109篇
  2011年   14041篇
  2010年   11428篇
  2009年   10979篇
  2008年   11029篇
  2007年   8894篇
  2006年   8201篇
  2005年   5689篇
  2004年   3478篇
  2003年   3008篇
  2002年   2846篇
  2001年   2313篇
  2000年   1964篇
  1999年   275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从党的政策表述及当前实践来看,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的形塑过程蕴含着“党建”与“共建”的双重逻辑。“党建”的出发点是巩固党的组织优势和执政基础,表现为基层组织体系从“有形覆盖”走向“有效覆盖”,进而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准备条件。“共建”要求探索“一核多元”的治理模式,既要实现基层党组织对“共建”力量的联结和协调,也要保障多元治理主体的有效参与,同步推进群众自治、社会共治和公共服务。“党建”与“共建”的双重逻辑呈现,亦关联着社会治理研究范式的更新。  相似文献   
82.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际行为体之间的一种社会建构,其构建会涉及到诸多国际社会性因素,必然是一个国际政治社会化过程。由于国际理念/规范社会化的渐进性、国际社会的多样性以及国家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必然会呈现出阶段性、多样性、反复性的特征。对于日益崛起的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国际政治社会学意义。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发展进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需的主体条件与物质技术条件也会日益完备,有理由相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前景终将实现。  相似文献   
83.
2020年庚子春节注定是不寻常的,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从中央到地方,全社会各行各业都在积极行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而奋斗。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需要党和人民坚定信心、众志成城,心手相牵、共克时艰。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要提高政治站位。  相似文献   
84.
《党的建设》2020,(2):29-30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指出,疫情严重的地区要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其他地区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一手要打好疫情阻击战,一手要推动经济平稳运行。连日来,相关部门围绕经济运行监测、市场保障供应、财税金融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等方面,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对冲疫情影响、稳定经济运行提供良好支撑。  相似文献   
85.
教育观是我们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基本看法。建国初期,我们把教育同时看作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工具。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错误地估计了教育界的形势,将教育简单当作阶级斗争的工具,导致我国教育在1966年陷入了十年特殊时期的混乱。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教育观发生了一系列重要而深刻的变革。教育,先是从阶级斗争的工具转而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接着又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强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转而重视培养全面完整的人的素质;然后又完成了从提高劳动者素质以促进经济发展,到提升整个民族素质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次飞跃;进而提出全人类通过教育共创美好未来。这一系列的教育观变革,反映了我们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律性的认识在不断深化。面向未来,我们要进一步做好宏观教育观向具体政策措施的转化工作,引导和促进地方政府和学校的教育创新实践,改革再出发。  相似文献   
86.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级法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依法及时、从严惩处妨害疫情防控犯罪,积极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工作大局。截至2020年2月20日,全国各地法院一审审结妨害疫情防控刑事案件219件,涉及240人。司法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更面临着终极考验。综观本次最高人民法院交出的答卷,可以看到,全国法院系统在这场大考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相似文献   
87.
88.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扶贫政策实践,显示出浙江善于在结合本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的基础争取发展经济的新优势,善于创造各种机制激发扶贫对象自身的减贫动力和创造力,善于强化民生保障以追求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善于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不断优化和创新扶贫方式。这些实践背后的演进逻辑就是从解决贫困区域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入手,增强困难群众的人力资本以提高其可持续脱贫能力,鼓励社会主体参与扶贫开发,并通过技术创新和精准治理提升扶贫工具的政策效用。  相似文献   
89.
90.
青年对农村干部这一职业群体社会认同程度在入职前后出现的由高到低转变,导致了其从选择进入农村干部群体到主动从乡镇村岗位中流出,在其中,自我认同、社会及组织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重构自我认同和追逐自尊的过程中,择业青年选择进入农村干部队伍。但由于现代性社会风险的压力,青年在基于追求安全感的自我认同建构中呈现出高度的危机意识和带有焦虑色彩的上进意识,并在职业的稳定性中表现出来。同时,在社会比较、体制内的政策冲突和组织隐性规则下,农村青年干部遭受了群体外部积极性构建失败和群体内部合法性的持续瓦解。在目前,构建农村干部群体的社会意义系统应成为维持农村青年干部稳定性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