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5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33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19篇
政治理论   20篇
综合类   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社会契约论是西方近代著名的政治哲学理论,它阐明了国家或政府公权力的来源,说明了主权在民的思想(卢梭)。因此,它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础之一,也成为现代民选政治实践的范本。而中国政治哲学中虽有“君轻民贵”思想,但未能形成西方的权利转让学说,由于缺乏社会契约论的认同和对公权力来源的追问,因而导致官僚政治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社会契约思想及现代法治国家义务观的集中体现,从犯罪学和被害人学的角度,更反映了犯罪人与被害人利益衡平保护的原则。该制度通过对犯罪被害人进行补偿,回复由于发生犯罪而.失衡的法秩序及国民对刑事司法的信赖,由此安定社会秩序。以此为基础,结合黑格尔的等价理论,针对不同的犯罪形态,以犯罪人的赔偿为前提,综合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基本原则,使犯罪被害人不仅获得形式上的平等和公正,更重要的是获得实质上的平等和公正。  相似文献   
13.
李璇 《理论文萃》2005,(6):58-62
卢梭在人心中激起的情感有时变成嫌恶,甚至仇恨。他时而一心信人,时而无人不疑;他的性格里有很大狂热成分,也像无数偏执狂;时时将老友化为敌人。世人也为他化为敌友,在他生前如此,死后犹然。同一个人,今天可能爱他欲其生,明天可能恶他欲其死。有一点是确定的——与卢梭接触一久,没有人可能无伤而退。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结构的转型与变迁,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发展,导致了我国刑法观念的更新,由过去的国家本位的国权主义刑法观逐渐向以权利为本位的民权主义刑法观的转变。民权主义刑法观是以人权保障观、刑法谦抑观理念为支撑。本文通过对民权主义刑法观上述理论内涵及合理性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在我国确立民权主义刑法观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是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方面,我国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理论来源于西方社会契约论思潮和中国传统的人本思想。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核心是保持其公平性,即保持地区间平衡,以灵活方式满足不同地区的文化需求。我国政府应该主动关注公众的文化需求,确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法律体系,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与权责分工进行规制,采取多种方式对公共文化服务进行资金补给,构建完善的公民权利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6.
正"法无禁止即可为"和"法无授权不可为"是流行于17、18世纪的西方谚语,是卢梭《社会契约论》和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等启蒙著作的重要"常识"来源。这个说法有时翻译为"法不禁止即自由,法无授权即不可"等。2014年2月11日李克强在国务院召开的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上说:对市场主体,是"法无禁止即可为";而对政府,则是"法无授权不可为"。李克强总理在这里用这两句话界定政府和市场的法理适用边界具有重大意义,说明法治不仅仅是形  相似文献   
17.
民主要求公民参与,自由要求公民作证,社会契约论是证人作证的义务基础,民主参与是证人作证的权利基础,公民作证不仅是权利,更表现为义务,是权利和义务的对立统一.在权利义务的对应关系上,证人义务履行在先,证人权利保障在后,证人只有履行作证义务,国家才需要承担保障其权利实现的义务,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18.
蒋德海 《民主》2013,(1):29+54-29,54
《报刊文摘》2012年9月5日报道,一些为干部子女量身定做的招聘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官员交换录用彼此子女,媒体称之为这是我国"权位传递"新动向。其实,这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中,公仆和私仆现象长期没有得到重视的一种表现。所谓公仆,就是人民的仆人。公仆的理论基础是近代的社会契约论。马克思主义也主张公仆论,并把人民公仆是否不变色作为社会主义政权的基本标志。毛  相似文献   
19.
无罪推定与刑事诉讼中的"国家权力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阳 《政治与法律》2003,4(3):70-80
贝卡里亚在社会契约论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无罪推定原则,其主旨在于反对封建刑事诉讼制度中对被告人的刑讯———这一合法暴行。随着人类社会民主、法治进程的发展,无罪推定的内涵在不断拓展。无罪推定原则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刑事诉讼制度的宝贵路径,即应如何把握刑事诉讼中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结构性关系。现代刑事诉讼中国家权力应遵循的“哲学”是:国家权力的谦抑性、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及国家机关对权利主体的诉讼关照。无罪推定的宪法化与国际化趋势,进一步说明了这一原则在现代刑事诉讼中不可动摇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20.
对西方近代社会契约论思想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近代社会契约论发展过程中,是格老秀斯完成了由古代契约论向近代契约论的最终转型,霍布斯、斯宾诺莎、洛克通过其社会契约论主张共同开创了西方的自由主义传统,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则出现了明显的激进主义的转向,20世纪后期的契约论复兴则远离了其过去的超验色彩,更具工具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