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3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29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本文以米歇尔·福柯1983年发表的《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一文为解读对象,试图说明对福柯而言“形式主义”的觉醒是20世纪知识界非常重要的具有翻转意义的事件,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而可以理解福柯为何要将法国结构主义以及20世纪的音乐、文学、建筑、政治、历史甚至革命都纳入到形式主义的潮流中来思考。  相似文献   
72.
晚期福柯提出的修身哲学为中西的沟通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但是,二者都与政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它们间的对话的展开首先要求对这一关系进行考察。在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哲学中,修身是作为"正人"的政治的一环。而在福柯那里,修身从根本上而言是一种政治反抗,而且,他究竟在何种层面上对修身进行了现代化颇成疑问,这也将这种对话的困难推到了古今之辨的维度上。  相似文献   
73.
后现代主义政治思想就是文化和社会政治批判意义上的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政治思想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它侧重于从文化的角度对当代西方社会政治的微观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和批判,其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主要有福柯的反抗权力统治论和利奥塔的“差异”统治论,其特点是力图解构和反抗现代政治表现出来的权力中心化趋势,而将边缘、局部、分散的权力作用视为是后现代政治应关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4.
CCTV<今日说法>栏目自开播以来,成为中国收视率最高、最享有声誉的法制类品牌栏目.本文作者是一名人文学者和<今日说法>的忠实观众,通过对该栏目部分内容的剖析,从人文精神角度阐释了其作为一个公共传媒文本,所传导给人们的法律之外的富有人间情杯的"隐形文本"和"潜在结构",从而为法律界和法律之外的领域提供了丰富的人文思想资源.<今日说法>在此意义上体现了福柯所说的"一般知识分子",或"公共知识分子"的立场、态度,富于启示性.  相似文献   
75.
福柯在其权力理论中阐明了权力的微观化与普适性,成为研究网络空间知识.权力问题的理论资源和叙事视角。网络空间自身具备的社会特征和后现代取向为知识状态的变更提供了极富生机的沃土。知识与权力在网络环境下的互观与关联所形成的生存图景,把现代社会推崇的理性模式置于颠覆的边缘。  相似文献   
76.
惩罚的合理性--福柯对人道主义的批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惩罚合理性”涉及惩罚在社会中何以能够存在,何以被人容忍乃至接受,何以长期有效运行。福柯通过考察西方近代以来的人道主义惩罚变革,对惩罚合理性和人道主义作了一种批判分析。福柯试图表明,作为人道主义惩罚变革出发点的“人”实际上只是真实的人的副本,是现代哲学基于人的有限认知而对人的一种知识建构;人道主义惩罚变革主要不是出于人类的道德情感,而是出于惩罚权力技术的需要;人道主义惩罚变革导致了身体规训和监控加强的消极后果。福柯有关“惩罚合理性”和人道主义的批判分析促使现代社会反思作为人道主义出发点的“人”观念,反思权力循着理性和人道之名对人的统治。  相似文献   
77.
福柯的权力理论是对现代社会中权力运行的另一种描述。福柯从对霍布斯权力理论的批判中,对马克思理论的扬弃中,以经验论的实践视角和后现代的微观视角通过从"酷刑"到"监狱",从"惩罚权力"到"规训权力",重构了现代社会中的权力理论,并塑造了一个现代社会中的"权力神"。在"权力神"理论的背后,其本质是现代国家理性的表达。福柯在现代社会中所塑造的"权力神"理论,也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现代社会的困境:自由主义社会中的二律背反,工具理性支配下的现代社会中价值理性的缺失。  相似文献   
78.
本文梳理和总结了传统社会学视野下关于权力研究的两大理论流派:以马克思为代表的“利益—冲突”模式和以韦伯为代表的“权威—合法”模式。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以福柯、布迪厄等为代表的后现代社会学家对传统权力理论的批判及立足后现代社会所提出的新权力观,同时,文章对这一后现代转向的特点和理论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9.
治理术是理解福柯治理思想的重要切面,通过对不同时代治理术的剖析,可以找到福柯有关生命政治思想的诞生源头。治理术可以被划分为16世纪之前的治理权术、16至19世纪的治理技艺、20世纪以来的治理算术,它们分别由统治权力、规训权力和摆置权力创制,旨在实现的治理则分别为“对人口的治理”“对国家的治理”以及“对想象力的治理”。其中,治理算术作为数字时代治理术的被异化形式,以一种隐蔽但强力的方式操纵社会,并由此产生了许多自身难以化解的风险。数字时代的治理应当重新回到“人的解放”这个核心议题,将实现“生命平等”和提高“生命质量”作为建构一种新治理术的核心主张。这种新治理术的实质是一种政治哲学,而福柯的“生命政治”概念则为建构这种政治哲学提供了相当充分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80.
作为监狱的行刑对象,罪犯并不是超理性的主体,相反他仅仅具有有限的理性和自由意志。基于对主体的这种合理定位,所以不可能依靠罪犯通过自己心灵的净化而自己改造成功,监狱的刑罚执行作用必须得到强调和重视。监狱通过外在的刑罚执行,并辅以罪犯自身的反省,从而可以把罪犯改造成规范意识主体,这是监狱执行刑罚的一个向度。同时,监狱在运用规训方法改造罪犯时,要运用更人道的手段,尽量避免权力与罪犯的直面冲突,因此,提高监狱的惩罚艺术就是监狱执行刑罚的另一个向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