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24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2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主体与实践逻辑关系的系统梳理对于清晰展现西方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发展演变的内在逻辑以及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和把握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差异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科学的实践观阐述对主体的理解与认识,确立了科学的主体观。鉴于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在主体与实践关系理解上的偏差,西方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开始致力于从以主体性为核心的总体性原则出发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但从逻辑关系看,其实践概念却是从主体范畴中推演出来的,并侧重从一种抽象的精神文化层面来揭示实践的内在机制。这一缺陷为西方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所洞察,由此他们提出了拒斥主体的结构主义范式。这两种思潮的交锋又催生出一种寻求主客体力量动态平衡以及从主体间性出发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全新理论动向。  相似文献   
62.
科学主义虽说只是一种思潮,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它却超出了思潮的范围,直接变成了一种操纵性极强的魔力,让当时身处其中的人根本无法自拔。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为当时的交战各方都提供了杀伤力极大的新式先进武器,而且在这种极端的技术狂热中,交战各国的战术战略也变得极其嚣张。科学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宗教性替代作用,还使人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正确判断是非。对科学主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一步地理解与反思。  相似文献   
63.
魏建国 《北方法学》2010,4(5):19-30
中国当下法学界对法律知识属性及法学学科定位的探讨,正推动着新时期中国法律与法学的智识转型。而在此进程中,也开放和引发出了对"科学主义"问题的反思。由于"科学主义"渊源于大陆法系的知识脉络与谱系,再加上近代中国法治建设深受大陆法系的影响,因而,对于"科学主义"在欧陆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对大陆法系的影响进行考察和反思,便具有了深刻的意义。"科学主义"在近代欧陆国家的产生缘于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兴盛和欧陆各国公共领域的缺乏,而"科学主义"一经形成便对近代大陆法系产生了深刻影响并引发了诸多问题。实践表明,只有文化论法律观的引入和确立,才能从根本上超越和克服"科学主义"对法律及法学发展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4.
科 学与宗教的关系 ,似乎是早以解决了的问题。近代以来科学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与宗教的冲突 ,因而科学与宗教的对立已成为人们的一种固有观念。但是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以及宗教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得多。于是 ,人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以美国克莱蒙特神学院和克莱蒙特研究生院宗教哲学教授大卫·雷·格里芬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者在其名为《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一书中 ,以其独特的视角对科学与宗教的关系进行了重新认识。一、自然的祛魅与科学…  相似文献   
65.
秦英君 《新视野》2006,(6):48-51
科学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因受西方文化刺激所产生的一种文化思潮。近代中国,长期积贫积弱,导致人们对信仰科学的过热,终由对科学的追求,演化为对科学的崇拜,相信只有科学才可以解决中国的一切问题。20世纪一二十年代是中国唯科学主义盛行时期,吴稚晖站在科学主义立场,从对西方科学文化的认知到提出科学的人生观,都充分表现出他的唯科学主义倾向,成为科学派的重要一员。科学是一种内在逻辑性很强的知识,中国因救亡图存的需要,所表现出来的唯科学主义仅仅是一种空泛的文化思潮,吴氏的唯科学主义亦不例外。  相似文献   
66.
王俊生 《外交评论》2008,4(1):106-113
本文是从知识性的角度讨论国际关系理论的普适性和国别性.作者认为国际关系理论的普适性,主要缘于国际关系研究者创建独立学科的诉求,哲学支撑为现代科学主义.而由于人文学科的特点,又不可避免具有国别性.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其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建设的启示.最后,本文对两者间的关系做了思考.  相似文献   
67.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冲突是近现代以来西方文化发展的基本主题.中国自新文化运动中"科学"被作为启蒙旗帜和口号引进并广泛宣传,此后在意识形态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备受尊崇,成为中国社会的主导价值观.而与"科学"相对应的"人文"精神则相对缺失.法学虽然被认为是人文社会学科,但在法学教育中,主要体现科学主义的"唯理性教学模式"影响深远,并严重制约和影响中国法学教育的目标模式和教学质量.面对世界范围内方兴未艾的旨在加强人文教育的教育改革大潮,适应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对高素质法律人才的要求,探究我国法学教育问题的症结和补救之道,应是今日中国法学教育工作者的应尽之责.  相似文献   
68.
鸦片战争之后,实证主义哲学思潮逐步进入中国。实证主义哲学在近代中国具有独特的理论形态,并引发了科学主义和西化思潮,由此带来中国近代的文化和社会变革。因此,实证主义哲学是对近代中国影响深远的哲学思潮,它对于塑造近现代中国文化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69.
在当今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中,体现科学主义的“科学主义管理模式”影响深远,并严重制约和影响着中国学校教育管理改革的目标模式和质量。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教育管理理论的探索和实践,从科学与人文冲突视角对我国教育管理改革的价值取向进行研究与反思,对深化我国教育管理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吴炜  李新慧 《岭南学刊》2009,(2):116-120
实证主义否认理解或解释在自然科学中的意义和价值,否认科学诠释学的可能性,甚至认为在人文社会科学中,亦可将理解还原为说明。传统诠释学则将诠释学限定在人文社会领域,实际上也否定了科学诠释学的可能性。哲学诠释学或本体诠释学和科学哲学中历史主义学派的兴起,打破了传统哲学在理解与说明、科学与人文、认识论与诠释学之间所设定的僵硬界限,宣告了科学诠释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