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3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56篇
各国政治   57篇
工人农民   213篇
世界政治   207篇
外交国际关系   77篇
法律   2169篇
中国共产党   7619篇
中国政治   8086篇
政治理论   1707篇
综合类   260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275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252篇
  2014年   1157篇
  2013年   1789篇
  2012年   2780篇
  2011年   2918篇
  2010年   2885篇
  2009年   2766篇
  2008年   2280篇
  2007年   1423篇
  2006年   1037篇
  2005年   702篇
  2004年   422篇
  2003年   358篇
  2002年   376篇
  2001年   306篇
  2000年   243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201.
"哲学批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哲学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哲学流派、两部或两部以上的哲学著作之间的批评."哲学批评学"可以定义为"概括和总结哲学批评活动之功能、原则、方法、规律等等的一门科学"."哲学批评学"的总体框架以哲学批评的定性、哲学批评的模式考察、哲学批评的历史考察为"三根支柱".建设"哲学批评学"的必要性,可以从如下方面去看:哲学的本性要求"哲学批评学"的构建;中国哲学研究的现状要求"哲学批评学"的构建;哲学领域的学科完善要求"哲学批评学"的构建;哲学领域中众多批评材料要求"哲学批评学"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2.
树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科学稳定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稳定观缺乏科学发展观内涵,忽视解决影响稳定的根源问题,重治标不重治本,这样的稳定工作永远是被动的。只有树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科学稳定观,注重从源头上发现和解决影响稳定的社会矛盾,才能确保稳定工作既适应新世纪的新情况新问题,又牢牢把握稳定工作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203.
欠发达地区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我们从广西新兴的地级市来宾近几年的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加快发展,壮大实力,以夯实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统筹兼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以突破难点;以人为本,发展社会事业,以增强支撑力;强基固本,加强党的建设,以提供组织保障。我们的和谐社会建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4.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蕴积深厚的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但是,我国目前的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环境的机遇、压力和挑战,需要重新构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模式,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5.
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反映。科学发展观以深厚的思想内涵、严谨的内部结构、鲜明的体系特征,形成一个相对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当前,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就必须把握它的科学体系;也只有从科学体系的高度来认识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206.
一、运用行为科学及其方法培养职工安全行为 1.把握行为规律。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有共同规律,其基本的模式是:环境影响(有时决定)需要,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指向目标。在这个模式中,环境是人体以外一切客观条件的存在及影响的总和;需要是对个人目标的追求与渴望;动机是引发行为的起始点;行为是人的一系列动作的总和;目标是人们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追求的某种事物的标准、规格或状态。  相似文献   
207.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讲话中鲜明提出了四个“坚定不移”的新要求。其中明确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联系我们的工作实际,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管理理念,全面推进和谐铁路建设。  相似文献   
208.
针对我国哲学在当代创新中存在的知性化倾向,提出哲学精神是哲学创新的灵魂和动力。哲学精神是人类精神的最精致表达,是对科学精神的超越。哲学发展一定程度上离不开科学精神,但简单地以科学精神代替哲学精神,却是当代哲学被知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永葆"爱智慧"风范的精神品格,哲学精神主要包括追求纯粹、反思批判、高扬自由等内容。哲学的创新恰在于哲学精神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9.
张传平 《理论探讨》2007,1(1):13-15
科学的国情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内在根据,独特的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独特性: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而不是从书本出发,单纯地从逻辑概念出发进行逻辑推演体系。依据实践发展和时代主题的变迁,科学地认识不断发展着的国情,是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10.
科学与人文的辩证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与人文的关系问题,更贴切地说,应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问题。科学精神强调对客观事实和真理的理智性追求,而人文精神则着重人的主观需要和价值的情感性关怀。事实上,人类对真理的追求,离不开激情、需要、价值观等非理性因素的参与;而对人的需要和价值的真正关怀,须有科学理性的支持。科学与人文、求真与求善,保持着各自的独立性,但又相互渗透,须以辩证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