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53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3篇
各国政治   117篇
工人农民   218篇
世界政治   28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1篇
法律   2347篇
中国共产党   6233篇
中国政治   8716篇
政治理论   1211篇
综合类   1880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242篇
  2022年   252篇
  2021年   279篇
  2020年   374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327篇
  2015年   533篇
  2014年   1803篇
  2013年   1893篇
  2012年   1965篇
  2011年   1749篇
  2010年   1599篇
  2009年   1518篇
  2008年   1634篇
  2007年   1340篇
  2006年   1478篇
  2005年   849篇
  2004年   656篇
  2003年   633篇
  2002年   588篇
  2001年   536篇
  2000年   542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薛红霞 《群众》2021,(4):19-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这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常州市武进区始终坚持目标导向,强化答卷意识,聚焦重点任务,真正把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做细、做实、做深。目前,全区初步形成了工作体系全面构建、服...  相似文献   
992.
近几年,各地公安机关陆续推出许多“累死”在平凡而繁忙的工作岗位上的普通基层民警作为宣传典型,并把这些典型当作公安队伍建设的“成绩”。但是宣传这些典型的同时也暴露出公安基层队伍管理的诸多弊端和漏洞。  相似文献   
993.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3)条对岩礁“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经济生活”之规定,语意模糊。南海仲裁裁决对此条款的解释及适用更是极具争议。本文依据条约解释规则,从科技运用活动影响岛礁法律地位的视角来发现裁决的问题。裁决并未使用“动态解释法”来解释“不能”的含义,遂忽视了科技进步对岛礁客观能力的积极影响。裁决错误解读“自然形成”的通常意义及上下文,将“自然”条件延伸适用于岛礁的“维持”阶段,排除了外来技术作为“维持”的方法。裁决用《公约》文本找不到的材料推导出条约之目的,忽略“奖励”沿海国以科技发展实现对岛礁的最大化开发也是目的之一。裁决中“接近人类居住能力的界限”不采用人类最低居住标准,无视欠发达国家人民的居住状况,所谓“大规模人为改变”的条件也无法普遍适用。裁决无视任何具有岛屿的国家竭尽所能地运用科技改善岛屿居住条件、维护环境、防止侵蚀和淹没的事实。如此违反条约解释原则、背离现实及国家实践的裁决解释与适用,不具有良好的事实及法律根据。  相似文献   
994.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给全球治理带来新机遇与新挑战。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承办“南京论坛2021”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全球治理新疆域”分论坛,从科技革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全球治理规则主导权竞争、科技革命对大国竞争的影响等角度评估了全球治理的新趋势,从美国对华科技政策的新特点、美国对华科技遏制的新手段、未来中美竞争的新赛道等视角分析了中美科技战略竞争的新动向。论坛还围绕极地治理、核治理等全球治理重要议题展开讨论,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新路径提出建设性意见。本次论坛紧密围绕第四次工业革命对全球治理带来的重大影响,从多层次、多视角提出真知灼见,扩展了对全球治理重大议题与前沿领域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5.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成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主要包括: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是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根本之道,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根本政治保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主线。习近平关于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论述,对我国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效能提出了实践要求,具有重要战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6.
谢希德(1921-2000),石狮祥芝赤湖村人,中国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4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理系,1951年在美国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2年起在复旦大学执教。她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所长,复旦  相似文献   
997.
赵相忠 《桂海论丛》2006,22(2):68-71
文章在对广西服务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广西服务业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重大任务、重点领域、政策与保障措施等有关问题,对于促进广西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8.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会议.铁路作为国家战略性、先导性、关键性重大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大动脉、重大民生工程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骨干,在实现"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开启全面...  相似文献   
999.
本文阐述了公安短信平台建设的背景、原理、特点、发挥的作用及下一步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000.
《今日浙江》2006,(1):1-1
弹指一挥间,时代的列车已轰然驶进2006年,驶进了“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使整个中国的发展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强调,2006年的经济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可以说,2006年,是推进发展之车轮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一年,是我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