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8篇
  免费   15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85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898篇
中国共产党   91篇
中国政治   440篇
政治理论   36篇
综合类   38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贷款诈骗罪是金融诈骗犯罪中发案率较高的一种犯罪。鉴于目前学界存在一种对将非法占有为目的作为贷款诈骗罪犯罪构成要件的质疑,作者将其作为本文探讨的原点,山此出发,还针对实践中单位贷款诈骗的数种情形,提出对单位骗取贷款行为的相应对策,以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22.
犯罪嫌疑人多具有特殊的社会身份,以公司、企业为掩护进行贷款诈骗活动随着国家金融体制政策的不断理顺、调整,各商业银行逐步确立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强管理的经营思想,将贷款审批权限逐级上收,并建立了相关审查责任制,贷款的发放愈加严格。但由于犯罪分子多具有一定的社会身份,挂有厂长、经理的名头,甚至具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青年企业家等一系列政治荣誉,他们依靠手中的经济实力,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以企业公司需要引进项目寻求发展等  相似文献   
23.
国内不断涌现的彩票类犯罪行为,立法和司法界都存在不同的认识,致使实践中对此种犯罪的处理面临窘境。彩票投注站人员虚假出资购买彩票,在犯罪主体上就突破以往出现的案件,增加了实践中对此定罪处罚的难度,综合彩票法律关系的本质和特征,在现行立法体制下以诈骗罪予以认定为宜。  相似文献   
24.
25.
信用证诈骗案件是近年来多发的一类经济犯罪案件,其常见犯罪手法有使用伪造、变造的信用证或付随单据、文件,使用作废的信用证,骗取信用证,利用信用证"软条款"进行诈骗等。对于该类案件的侦查,应当有针对性地采取侦查措施,主要有分析信用证运作流程,寻找侦查突破口;收集查证相关单据凭证,为认定犯罪提供关键证据;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犯罪嫌疑人外逃;树立深挖犯罪思想,努力追缴赃款赃物;加强合作,建立查办信用证犯罪的协作机制等。  相似文献   
26.
王海涛  周宜俊 《法律适用》2012,(12):109-111
[案情]2010年12月上旬至2011年1月初,被告人任剑新明知QQ名为"喜欢你"的人开设仿冒中国银行网页的钓鱼网站,出于牟利目的,不但为该钓鱼网站多次开通空间、注册域名,并将这些空间、域名绑定到国外的服务器上,还  相似文献   
27.
《江淮法治》2013,(20):54-54
今年7月初.我单位的一辆面包车在接员工上班的途中。与焦某驾驶的轿车发生碰撞,造成双方车辆受损、车内人员受伤的交通事故。交警部门认定,焦某负事故主要责任。事故发生后,我单位花了半个月的时间修理损坏车辆.共产生修理费1.5万元。这半个月期间。只好租车接送员工上下班.产生租车费1.3万元。请问,我单位能否要求焦某承担这笔租车费用?  相似文献   
28.
涉众型非法集资犯罪的司法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北京市检察机关办理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与集资诈骗案为样本,发现当前涉众型非法集资犯罪形势严峻,作案手段不断翻新,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与金融安全。因此,基于贯彻罪刑法定原则与激发市场活力的出发点,必须对合规民间融资与非法集资的界限加以准确厘定。在司法实务中,对于重复投资情形下的犯罪数额应当累计计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的投资人不宜认定为刑事被害人,涉案财物的认定和处理应该兼顾投资人与被告人合法权益,最大限度降低犯罪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29.
曾倩颖 《法制与社会》2013,(36):261-262
《关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明确了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成立要件,有助于司法机关准确定罪量刑。此犯罪行为是一种游离于民刑之间的违法行为。司法实务在准确探究刑法介入的边界的同时,不得不面对各界对透支行为入罪的种种争议,正视信用卡产业自身的迅猛、粗放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机制缺陷和不足,并为预防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的发生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0.
金秋 《法制与社会》2012,(10):249-250
骗取被害人信任,获得行李保管权后将行李盗走,并用被害人的银行卡取款.这类案件如何定性有多种不同意见,是盗窃、诈骗、信用卡诈骗还是侵占,是一罪还是数罪,是否属于想象竞合或法条竞合,本文将对此做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