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7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34篇
中国共产党   45篇
中国政治   55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杨曦阳 《湘潮》2013,(8):10-11
秦始皇"焚书坑儒"历来受到史学家的重视和争议,很多史家也因此将这两个事件作为秦始皇暴政的典型而对秦始皇大加鞭挞,而分析历史史料,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最重要的是一种对于文化的控制。  相似文献   
42.
吴钩 《廉政瞭望》2013,(10):47-47
如果要我列出历史上三位最勤政的君主,我会说是开创帝制的秦始皇、明朝的朱元璋与清朝的雍正。《汉书》记载了秦始皇的勤政程度:“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悬石之一。”秦朝时纸张尚未发明,文书通常写于竹简上,秦始皇日夜操劳,每天批阅的竹简达到一石。一石,相当今天一百二十斤。有人统计过,一石的竹简大约有三十万字。这个批阅量是非常凉人的。朱元璋的勤政堪与秦始皇媲美,他自述:“朕自即位以来,常以勤励自勉。未旦(天未亮)即临朝,脯时(下午五点)而后还宫,夜卧不能安席,披衣而起。或仰观天象,见一星失次,即为忧惕,或量度民事有当速行者,即次第笔记,待旦发遣。”白天忙得焦头烂额.夜晚还耍仰望星空。  相似文献   
43.
吴钩 《廉政瞭望》2013,(22):53-53
古时君主偶有“微服私访”之举,如秦始皇曾“微行咸阳”,不过“康熙微服私访记”之类的故事则完全是戏说的,并没有任何史料依据。倒是据《康熙朝实录》,康熙本人并不赞同微服私访.他说:“宋太祖、明太祖皆有易服微行之事,此开创帝王恐人作弊、昌言于外耳。此等事朕断不行,非徒无益,亦目有妨大体。况欲知天下事,亦不系于此也。”  相似文献   
44.
西安印象     
杨富有 《党政论坛》2012,(16):27-27
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文化归属和认同,其实流露着大多数人的一种文化膜拜和文化皈依的自豪感,而我们很多人自豪的依据也总是与西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半坡的萌动,西周的崛起,大秦的一统,刘汉的辉煌,李唐的盛世……即使在中华民族危亡之秋,还有舍身兵谏的义举;就更不要说秦始皇兵马俑、昭陵阳陵、大雁塔、法门寺、秦岭华山之类的了。总之,在中华文化中,没有了西安,就没有了精神,没有了气质,没有了神采,没有了底蕴,更没有了风骨。  相似文献   
45.
古代的避讳     
避讳,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一种习俗,也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讳,又称名讳,即古代帝王或尊长者之名。讳,忌也。古时,对帝王或尊长,即使是已故的帝王或尊长,都不能直呼其名,以此表示对其敬重。  相似文献   
46.
民心向背与秦亡汉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扫荡六国之后,秦始皇自以为古今天下第一,自以为强力刑罚可以解决所有问题,逆民心所向而动;反秦的刘邦则是一位宽厚长者,出身于平民的他更能体会百姓的意愿有句传诵千古的名言,叫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验之于无数朝代的兴亡、多少政权的盛衰,这确实是一句颠扑不破的真理。那么,何谓民心呢?简而言之,它是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想法,是百姓的情感倾向,是人民的意愿和要求。民心属于群体心理的范畴,具有广  相似文献   
47.
《大秦帝国》是展现中华原生文明的第一部"以法治国"的悲壮史诗。作品以强大的历史气场、丰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商鞅、李斯、秦始皇等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描绘,弘扬了中华文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演出了一幕威武雄壮的大悲剧,但孙皓晖对秦帝国反人道、反文明的暴力专制问题,没有给予深刻的历史批判,这是《大秦帝国》的严重缺陷。  相似文献   
48.
世声     
《党课》2014,(5):128-128
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封建帝王,开始是代表了历史发展要求的,但他好大喜功,横征暴敛,弄得民怨沸腾,传至二世就灭亡了。杜牧在《阿房官赋》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相似文献   
49.
孙言诚 《政府法制》2012,(33):38-38
和郭沫若纠缠了一生的历史人物,是两千多年来被人们说来说去却总也说不明白的秦始皇。正是这个秦始皇,像镜子一样折射出郭沫若早年与晚年之间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50.
一 公元前208年7月,秦国的丞相李斯与他的儿子被押往咸阳的街市处斩。临刑前,这位曾显赫多年的丞相,回头对儿子伤感地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的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又怎能办得到呢!"接着父子二人相对痛哭。李斯为自己当初所犯下的政治错误深深懊悔,如果不是他的晚节不保,哪能落得满门抄斩呢?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外出巡游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