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69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80篇
各国政治   293篇
工人农民   1186篇
世界政治   1558篇
外交国际关系   561篇
法律   6477篇
中国共产党   20383篇
中国政治   22927篇
政治理论   3987篇
综合类   5328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506篇
  2022年   771篇
  2021年   798篇
  2020年   725篇
  2019年   312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415篇
  2016年   790篇
  2015年   1491篇
  2014年   5451篇
  2013年   5689篇
  2012年   6176篇
  2011年   5633篇
  2010年   5239篇
  2009年   4853篇
  2008年   5824篇
  2007年   4199篇
  2006年   3774篇
  2005年   2167篇
  2004年   2012篇
  2003年   2156篇
  2002年   1310篇
  2001年   1037篇
  2000年   825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富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之一。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需要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层面把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生成逻辑,正确认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致力于在新时代背景下开拓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这是现阶段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现实要求,也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92.
全面准确理解中华美学精神,是其在教育实践中有效"落地"的关键。中华美学精神是以崇礼尚乐为标识的美丽精神,以此为基础的中国传统教育是从美出发的人文教育。在这一视野下看我国的未来学校建设,首先,需要充分体认美之于中国学校建设的精神引领价值;其次,应以中西互鉴为背景,拓展美育在未来学校建设中的价值广度;第三,以美为发端,充分认识中华美学精神的多元价值面向;同时把中国现代美学传统纳入到中华美学精神之中,使其成为未来学校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  相似文献   
993.
2020年1月,一场新冠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在全国爆发。正确对待、主动思考这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中学生当前和今后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笔者以一堂网络直播课——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公民》为例,引导学生在"演绎"中解读教材,构建思维导图,完善知识库;在"归纳"中调用知识,理解公民有序参与的现实意义,树立法治意识;在"思辨"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应对问题涵养科学精神,知晓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增强政治认同;学会勇担社会责任,厚植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994.
程军 《理论月刊》2020,(9):144-153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重要阶段,大量优秀工匠的事迹和传说开始频繁出现于诸子典籍中,其中以墨家、儒家和道家的叙述最为系统。与墨家的"尚技"、儒家的"尚德"不同,道家匠艺理想更追求技、德、美的融合与逐次递进,这一点在《庄子》的匠人寓言中得到了最为系统的表述。《庄子》的匠人寓言在生动有趣的匠艺故事中包含着非常丰富、深刻的技术美学和技术哲学思想,蕴含了现代工匠精神的三个核心要素:对专业技能和完美产品的精益求精的精神、对工作和职业的专注敬业精神、对技术操作的超越性价值的追求精神。以《庄子》匠人寓言为代表的道家匠艺思想是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主要思想来源和文化根基之一,对于当前工匠精神的重建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95.
一部上千条的《民法典》绝不是随意凑拢在一起的,而是由一个"真实内核"为逻辑原点和主线贯穿在一起的。这个"真实内核"就是民法精神,《民法典》是民法精神展开的结果。从民法精神切入,《民法典》的成就得失、实施难点以及民法不同于公法的私法特殊性就会凸显出来:民法是人们社会生活经验的记录;私法自治和权利本位主义是承认民法单独立法的理论前提;人格权益和私人财产不受侵犯是私权神圣的两大基点;民事权利平等不是公法上的公民权利平等和社会权利在民法上的机械投影;"合意生法律"是私法自治的集中体现,民法基本原则几乎都可以从契约中推演出来。  相似文献   
996.
回溯中国百年现代化历程,工匠精神经历了从近现代史上的被动退场、到化身为无畏的劳动传统活跃在新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中、再到新时代作为民族理想与价值选择重登舞台的历史性转变。当代工匠精神的核心旨向是培育信仰坚定的、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倡导与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文化,壮大稳定可靠的高水平劳动队伍。目前,工匠精神的培育仍存在着高技术革新对劳动者素质提出的新挑战,直面这一现实压力,以广大技能劳动者为工匠精神的实践主体,从工作态度、岗位建设和发展远景三个层面出发,大力培育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技能型劳动者。  相似文献   
997.
传统中国乡村社会的治理,既是一种礼俗之治,具有包容贵和、互惠协作的德治精神,也是以乡绅精英为代表的私德之治,在封建专制体制下,最终走向人治;而建立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基础上的现代乡村德治,是一种以公共利益为依归的公德之治,更是一种与法治底线原则相一致的规则之治。乡村自治中德治的有效实现,需要加强对广大农民现代德治精神的培育。在尊重地方传统和法治精神的前提下,既要构筑现代乡村德治的传统道德底色,又要培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主流道德观,且要在乡村自治中积极推动现代德治精神的实践养成。  相似文献   
998.
高莹 《岭南学刊》2020,(1):12-17
斗争精神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核和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伟大思想武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斗争精神",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精神财富、是新时代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迫切需求、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需要。发扬斗争精神需要加强党的领导,提高个人政治品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路线;讲求斗争艺术,增强斗争本领。  相似文献   
999.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和一般哲学的批判揭示了黑格尔哲学的秘密,即思辨幻想的双重冒充:既把意识冒充为感性的现实或生命,又把现实世界冒充为绝对精神(上帝)的外化。马克思则通过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而扬弃了这两种异化形态,其中所采取的三个视角是感性的视角、哲学人类学的视角和否定性的辩证法的视角,它们都是由马克思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批判中引出来的,从而使感性与共相(语言)、自我意识和上帝的双重颠倒关系得到克服,又使唯心主义形式下的辩证法的理性之维得到拯救。这就提示了一条立足于实践唯物论和实践本体论之上来重建形而上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00.
邹诗鹏 《探索与争鸣》2020,(5):109-114+159
笔者提出的"城市际性"概念,实为"都市际性",且有着中国都市圈及都市一体化的语境。人口密度、都市圈的发展程度、都市化的集聚及溢出效应,以及便捷的交流交通、同城化生活方式,是都市际性得以提出的实践基础。城市际性是社会理论性质的概念,其具有描述与规范(及反思与批判)的双重意义,从描述到规范的提升,有望开放和拓展城市际性概念的实践效应。城市际性有着值得阐释的生存论及精神文化价值,其包含着一种疏解都市焦虑的异托邦想象,意味着一种都市生活方式的变革,意味着重新集聚此前单一都市化进程所失落的地方性,并由此重建都市价值观与都市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