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5篇
法律   40篇
中国共产党   100篇
中国政治   137篇
政治理论   43篇
综合类   4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杨宪益     
《新湘评论》2012,(20):63-63
杨完益(1915.1.12—2009.11.23)。生于天津.祖籍安徽盱眙(今属江苏省淮安市)鲍集镇梁集村,我国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诗人。曾与夫人戴乃迭合作翻译全本《红楼梦》、  相似文献   
102.
何谓人情?查《辞海》,乃"人之常情"、"人的感情"。历史上曾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人情!晃错《论贵粟疏》中说:"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王之道《桃园故人》中则说:"人情曷制春山好,山色不随春老。"古典名著《红楼梦》中也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然而,曾几何时,在许多地区",人情"发生了蜕变,无论形式还是内涵,都同过去的人情面目全非,今非昔比。有  相似文献   
103.
周芬芬 《求索》2013,(7):269-269,175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用与意图:〈红楼梦〉对话研究》(2012年版),尝试了运用言语行为论、语用论、意图论和对话作用分析小说中种种对话现象,既为《红楼梦》的语言研究拓展了新的领域,也为中国小说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向。全书缜密的逻辑和详尽的注释体现出的作者笃实严谨的治学精神。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杰出代表之一,《红楼梦》不仅被中外读者熟知,而且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4.
王熙风的才智是有其独特性的,它集中体现为王熙凤的精明强干、势利善变.从本质上说,王熙风的才智是一个利己主义者,一个绝对以自我为中心的实用主义者为满足其对金钱权力的贪欲所呈现的复杂的外在形式.它主要通过王熙凤在贾府逢迎贾母、当家执政、敛财整人来体现的.而王熙凤逢迎贾母是出于其当家执政之需要,当家执政则是为了更方便地敛财、抓权,整人成为其惯用的手段.王熙凤得势于斯毁于斯,势所必然.  相似文献   
105.
胡展奋 《新民周刊》2012,(12):88-88
看看,发行了足足两千本,按"淫书致贪"的定律岂不应该诞生两千名"胡长清"吗?前不久的一篇文章真把我吓坏了。标题叫做"领导干部该读什么书",结论是:胡长清及其同类,就是看《金瓶梅》、《肉蒲团》而活活看坏的。读了当即脚软。原来"看什么书,就是什么人"啊。这《肉蒲团》我也看过,还有什么《素女经》、《金瓶梅》……不好意思,我...  相似文献   
106.
从百色起义到浴血太行,从挺进中原到决战淮海,从横渡长江到进军西南,邓小平戎马一生。他既能上阵破敌、功勋卓著,也曾治国安邦、下马编书。“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硝烟弥漫的前线,邓小平的办公桌上经常堆满图书和杂志,如晋冀鲁豫边区创办的综合性文化刊物《北方杂志》等。1970年,在得知人民文学出版社将出版一批古典名著的消息后,正下放江西参加“劳动改造”的邓小平,及时委托江西省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办公室的秘书赵子昌,请他代为购买这批书籍。当收到全套《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西游记》这些精神食粮后,他非常高兴,彻夜研读。除了军功、政绩之外,邓小平与新闻出版事业同样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07.
王春南 《人民论坛》2012,(19):78-80
秦桧和包拯,两种人品,两种境界。秦桧这样的人能为富人所利用;而富人要想利用包拯为自己谋利,没门《红楼梦》第四回写道,金陵应天府门子对新到任的知府贾雨村说:"如今凡作地方官的,都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势极富贵的大乡绅名  相似文献   
108.
江岸 《小康》2012,(6):115
宝钗的高明,不在于进取,而在于退让,懂得何时收敛锋芒,悠然而止。她的进退有据、藏用俱时,堪称是理想的政客表现,是一种高明的政治家素质  相似文献   
109.
江岸 《小康》2012,(10):117
红楼梦》就像一部青春教科书,即便今天,对于我们理解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很有帮助。虽然时代背景已完全不同,但人性是相似的。同样的年龄,会有着相似的青春,相似的迷茫  相似文献   
110.
蔡振翔 《学理论》2012,(33):131-133
在《红楼梦》的研究当中,俞平伯与胡适的区别是相当明显的。简要地评价了俞平伯、吴世昌分别就《俞平伯论<红楼梦>》、《红楼梦探源》出版事宜给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的两封信,对于研究20世纪的红学史或许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