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5篇
法律   40篇
中国共产党   100篇
中国政治   137篇
政治理论   43篇
综合类   4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四大古典名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领导学角度讲,四大名著中蕴含的许多思想至今对我们仍有启示。"恩威并重"的领导艺术《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  相似文献   
412.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关于“红学”研究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并且随着研究的深入,争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1954年“《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最为独特:领袖人物介入,几乎举国文人参战,批评对象更换,在毛泽东的亲自指挥和领导下,这场学术论战彻底改变了性质,批判的锋芒也随即指向了统治中国学术界30年的“胡适”思想,演变成为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次大规模纳入政治轨道的大批判运动,对国家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因此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事情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但这场风波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成因仍值得反思。两个“小…  相似文献   
413.
小说《红楼梦》中有三种邸报。一种是政府官报内参性质的;第二种邸报又称京报,是地方之官报抄本;第三种邸报则是私人订阅之“提塘小报”。这三种报纸客观上反映了“红楼梦时代”封建家族信息机制的特点:信息机制与权力机制高度一体。掌握信息特权就可以保证政治权力;而一旦优越的信息特权丧失,意味着家族在政治上的沦落。  相似文献   
414.
双关语为文学作品中人物命名时较为常用的修辞手段。《红楼梦》双关语人名中双关语的构成,从归化与异化视角等方面对人名中双关语翻译策略与方法进行分析与阐释,并就两个全译本在双关语人名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进行分析与比较,在翻译过程中有深刻的文化意识,即意识到两种文化的异同。具体的翻译方法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归化与异化有相互对立的方面,但是最终的方向应该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415.
曹雪芹在西山写作《红楼梦》时,虽然穷困潦倒,咽齑食粥;然而仍不忘怀于旧时的江南“闺友”,他以全部的激情和才华,把她们的音容笑貌,从外表到内心,一一描绘入这部瑰奇雄伟的历史画卷中。  相似文献   
416.
张俊  ;赵志安 《求索》2008,(5):185-186
本文以章法简约天成红楼花魂;形式婀娜梦就红楼花容;风格如泣饮缕铭红楼花殇三个角度,论述了电视剧《红楼梦》《葬花吟》乐章的天才性再造。  相似文献   
417.
炎炎夏日,能够防暑降温的花草虽然没有食物多,但也不胜枚举数不胜数。最有名的当属曹雪芹老先生在《红楼梦》里谈到的香薷和蔷薇。林黛玉听说张道士给贾宝玉提亲的时候,心中郁闷,便与贾宝玉吵了起来,在贾宝玉摔过通灵宝玉后,林黛玉又为袭人的话说到了自己的心坎上,越发悲伤,竟将自己刚刚吃下的香薷饮一下子吐了出  相似文献   
418.
马涛 《党史纵横》2011,(12):4-8
针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百花齐放都没有了"的情况,毛泽东在1975年7月提出要调整文艺政策。在这之前,毛泽东已经指示重新印行古典小说,提倡读《红楼梦》、《水浒》。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于1975年8月就《水浒》这部小说发表评论。对此,北京大学古典文学教员芦荻进行了整理,8月14日,经毛泽东本人审定,即成为关于评论《水...  相似文献   
419.
蒋勋 《各界》2011,(11):3-3
在我做老师的过程中,常常看到很好的孩子,平常规规矩矩的,可一旦出事会出很大的事。但那种每天在讲黄色笑话、调皮得要命的孩子,反倒不怎么出事,出了事也能很快处理好。  相似文献   
420.
<红楼梦>就是一部反映中国封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充满着比喻性习语及其有关的语汇.对这些词语的喻体理解和处理,不仅体现了译者的文化取向、价值观念,而且也关系到其译作的成败.本文以杨宪益与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英译本为例,从直译法视角就<红楼梦>两译本习语喻体翻译的策略与方法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