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7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48篇
世界政治   8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275篇
中国共产党   332篇
中国政治   685篇
政治理论   62篇
综合类   14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邓聿文 《小康》2011,(8):120
看一个政府是否乱花钱,三公消费是最好的镜照。对三公经费的公开,必须从整体上有严格的制度、措施安排,从而确保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82.
面孔     
葛剑雄3月10日,一则网帖在全国各大网站转发: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将2009年图书馆的经费开支对外公布。此事也被众多微博网友转载,葛剑雄成为一个焦点馆长。为何要公布开支情况?葛剑雄说,钱少时腐败不起来,然而钱多了制度却没有跟上来,  相似文献   
83.
《政策瞭望》2011,(11):32-32
近期,天津市正式推出20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46.5亿元,其中研发经费投入6.7亿元。项目完成后能够实现产值75.4亿元,达产后预计将达到98亿元。截至目前,前五批100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  相似文献   
84.
3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中央各部门要公开本部门2010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5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比照中央财政做法,公开政府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然而,在90多家中央部门公布了“三公”经费数据后,地方政府的“三公”经费公开却没有跟上步伐,绝大多数地方行动迟缓。(9月15日《经济参考报》)  相似文献   
85.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规范纳税服务经费管理,加强对纳税服务经费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86.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最近火了。因为他把复旦图书馆的经费开支“晒”在网上。账本列得明明白白.甚至细化到厕所卫生用品——“公务接待费6.72万元(含外宾、内宾及退休人员招待费);日常业务费61.90万元(含通借通还运书费、白助复印、厕所卫生用品等):电话费3.30万元……”此举一出,引来众多关注和网友的一片叫好声。  相似文献   
87.
多渠道投入。破解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资金难题。针对少数地方存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资金难筹措、矛盾难协调、运转难保障等畏难情绪,赤壁市统一全市思想,把加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作为全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88.
薛磊 《时事报告》2010,(12):63-66
2010年7月,法国总统萨科齐陷入政治献金的丑闻漩涡。据其前会计师透露,2007年,欧莱雅集团总裁、法国女首富贝当古出资15万欧元作为萨科齐的总统竞选经费。虽然当事人均对此予以否认,但法国检方表示已展开调查。消息一出,萨科齐的支持率一路狂跌。公众的目光也被引向政治献金——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制度?它和权钱交易有什么区别呢?  相似文献   
89.
邓秀新 《中国人大》2010,(15):39-39
我想讲一个建议是,中央部门给地方和全国人民应该带好头,做好榜样。审计报告中,点到一些中央部门做假账、报假表,接受和使用虚假发票、重报虚报项目、瞒报收入和资产、私改人员经费定额,以拨代支、违规收费和征缴等等,这就给我们产生一个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90.
萧默 《传承》2010,(22):20-22
1943年,常书鸿开创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几经风雨飘摇,却在抗战胜利的前夕被国民政府撤销了。常书鸿好不容易两次从内地招来的艺术家、学者和工作人员,包括自己的妻子,都因为研究所毫无经费来源、生活无法维持,或忍耐不住这里的艰苦与寂寞,纷纷离他而去,甚至不辞而别了。常书鸿几经辛苦才建立起来的队伍可以说已经全军覆没,最后只剩下了两名青年工人。处此绝境,他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