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6篇
各国政治   22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6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篇
法律   422篇
中国共产党   353篇
中国政治   659篇
政治理论   285篇
综合类   4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236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2010年以来,我们的生活正在上演着一场"微革命",引领我们走向"全民媒体的时代",走向"草根时代"。据2013年7月17日下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消息,《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已达5.91亿。而《2012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则透露中国微博用户注册超过3亿。微博因其传播的迅捷、即时,将新闻的时效性提高到了"秒杀时间"程度,极大的满足了现代都市人奔波忙碌的生活状态和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方式,消解了传统媒体中的"把关人"和"过滤者"的角色,模糊了受众和新闻制作者之间的界线,解构了精英话语权,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公民话语权的实现,促进了多元化意见市场的构建,推动了我国反腐、监督、参政、议政的进程。但诸如此类的期盼、解读是否高估了微博的实际功效呢?或者说高估了微博目前的实际功效呢?  相似文献   
92.
互联网发展也带来了数据的共享,而数据中包含的个人信息被侵害的现状日益严重。审判实践中一般根据犯罪数额直接进行情节认定,个别非客观数额认定情形类案件,其判决结果一经作出即引发争议。规制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适用的法律主要是刑法分则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而最新的两高解释中第五条关于对"情节严重"的认定有十项,其中第一至三项是本文重点探讨对象。首先,针对法益评价,本罪保护的是公民个人人身财产权益以及社会属性法益的结合;其次,公民个人信息在认定上应当和个人隐私权、电子数据等区分,因为根据定义它更强调可识别性;最后,对"行踪轨迹"的深入探讨再结合案例法条分析,利于在今后适用时能更准确的在主观层面进行限制,以防滥用,从而违背刑法谦抑性原则。  相似文献   
93.
杨维格 《新民周刊》2022,(28):40-43
如何更好地协调政府机构和居民实现共享共治,是一个永不过时的复杂议题,需要一代代人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反思实践,不断改革拓新。“街道办,我妈妈都记不太清了,我更是从来都没有接触过,那好像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了。”在安徽铜陵市铜官区长大的丁洁,如今已经踏上工作岗位,在家乡担任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94.
恢复性司法的正当性及在尊重受害人,促进犯罪人认罪悔罪、改过自新等方面的优势具有普适性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现实条件等也有其适宜的土壤,因此恢复性司法在中国进行建构具有可行性,但是应当从中国现有司法实践出发,并在与中国国情不断融合中积极稳妥地推进.  相似文献   
95.
和谐社会公平与效率关系理论的批判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视角下公平、效率的含义并不一致。讨论公平、效率问题必须设定语境,相应的语境下公平与效率才具有对立统一关系。这种对立统一表现为一种动态的均衡,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具有不同的均衡点,这个均衡点主要取决于情势,而不是取决于理论、伦理。建设和谐社会必须适时建构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新的和谐机制。  相似文献   
96.
长期以来,如何有效建构集成未成年人犯罪防控、未成年被害人保护等于一体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一直是理论界及实务界探讨的热门话题。大量既往研究与实务探索表明,社会支持体系之完善程度特别是可得性及可用性,与未成年人司法之健全息息相关。在引入青春期概念基础上,本文综述社会支持的概念及特征,并回顾了其发展历程及所面临的挑战。继而以服务集成为视角,提出了未来我国未成年人司法社会支持体系建构之可能方向:社会保护为框架、政府统筹为主导、家庭参与为基础、司法介入为保障。  相似文献   
97.
近年来,各级政府以建设服务型政府目标为指导,积极探索公共服务新形式,但由于改革的复杂性和理论准备的不足,各级政府在原有公共服务实践的基础上,大力推行的公共服务"创举",有的不仅未解决反而更加暴露出公共服务缺位、错位、越位问题,有的甚至因改革的曲折性,借"反思改革"的名义"穿新鞋走旧路",公共服务领域出现了一系列值得反思的现象:公共服务等于"无限"服务;公共服务等于"免费"服务;公共服务等于"豪华"服务;公共服务等于"拔尖"服务;公共服务等于"政府"服务;公共服务等于"顾客"服务;公共服务等于服务"政府";公共服务等于"下放"服务等等.本文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揭示这些现象背后的认识误区,以期引起学术界和实务界对当代中国公共服务改革方向、策略、行动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98.
王小钢 《河北法学》2007,25(1):6-10
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是一种重视制度面向的社会学批判理论,其认识论基础是反思的现实主义,其理论预设是等级秩序的存在.中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开始进入风险社会.风险社会理论透视出中国在现代化反思能力、法律系统、科学理性和社会理性的互动、环境法基本原则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9.
在现代国家生活中,话语建构有三种基本路径,即舆论、政策和教育。在研究南联邦解体的历史教训时,我们发现,恰是在舆论、政策及教育的民族认同话语建构上的失败,最终招致南联邦的解体。反思南联邦的历史教训,可从中获得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0.
王伟 《新东方》2009,(3):8-12
从哲学上来说,是要实现人、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的社会治安环境恶化、群体性突发事件增多,经济利益纠纷导致社会环境被破坏的事例呈上升趋势,出现了所谓“黄金发展机遇期”与“社会矛盾凸现期”并存的状况。究其原因,经济的迅猛发展必然伴随着新的或从未出现过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加之这些矛盾、利益冲突在一定的情况下又尚未得到解决,从而形成社会不稳定、不和睦的因素。关于和谐,中山大学蔡禾教授有一种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