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4篇
  免费   43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31篇
法律   714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97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2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刑法解释必须严格遵循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进行,不能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思想相背离,适用刑法、解释刑法必然需要十分慎重, 更不能感情用事。正是在解释刑法问题上,我国的最高司法机关表现出了不够慎重的态度,有些解释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直接对刑事法治建设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52.
试论罪刑法定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罪刑法定原则的内涵及价值取向入手,通过分析我国刑事立法在对罪刑法定原则技术设计上存在的若干问题,力求探讨实现罪刑法定原则价值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3.
刑法中“其他”及“等”略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法条文是以语言为载体来表达一定立法意图的.因而,刑法用语对于理解刑法条文之规定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刑法中大量的"其他"与"等"这些不确定内容词语的使用造成了刑法的确定性下降,对罪刑法定原则构成了威胁.本文以详细的统计数字为基础,考察了刑法中"其他"与"等"的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并对减少"其他"与"等"的使用、"其他"与"等"的解释权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4.
论婚内强奸     
探讨"婚内是否有奸",无论对强奸罪的立法完善还是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问题,都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婚内有奸,但其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应限于双方虽然登记结婚,但同居一段时间后又分居或者正处于离婚诉讼期间,且是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在刑法未作修改或相应的司法解释未出台以前,丈夫在上述情况下对妻子性权力的侵犯依法不能按强奸犯罪处理.  相似文献   
55.
为现行犯罪概念辩护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犯罪概念,是刑法的基石范畴之一。我国现行刑法及其理论就是建立在现行犯罪概念的基础之上的。现行犯罪概念是否科学,有部分学者持怀疑态度。因此,为现行犯罪概念辩护意义重大。此文认为:资本主义刑法典仅规定犯罪的形式概念是有其原因的;将社会危害性引入到犯罪概念中来有其一定合理之处;社会危害性与罪刑法定原则并不矛盾;现行犯罪概念兼采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标准,是一个全面、科学的犯罪概念  相似文献   
56.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相当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论基础是三权分立论和心理强制说。其基本内容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不处罚。罪刑相当原则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内容都存在较大争议。罪刑法定原则与罪刑相当原则在价值取向上、立法要求上、司法上都存在一定的冲突和协调。罪刑法定原则与罪刑相当原则在我国新刑法上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但在司法上,有一些问题也必须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7.
刑事司法解释应当被视为一种"准立法"。据此,刑事司法解释不应当具有溯及力,新颁布的司法解释的内容不能用以评价司法解释生效前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司法机关可以在同时符合两个限定条件的情况下,通过在量刑环节对被告人予以从轻作为解决问题的破局之策。这两个限定条件是:其一,司法机关所适用的刑事司法解释必须是对行为人所实施行为的定性和定量的法律依据。其二,在刑事司法解释颁布前,司法机关在对相关问题的处理上与未来新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8.
新刑法确立的罪刑法定原则具有中国特色有消极侧面,又有积极侧面,既蕴保价值,又蕴保护价值。文章从罪刑法定原则产生与发展历程及其规律的检讨入手,确证了罪刑法宝原则在机能和价值定位上的执一性;只能是限制机能和保障价值。并且指出罪刑法定原则的“中国特色”体现了社会本位和权力本位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的冲突。故而应予破弃,以还罪刑法定原则之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59.
牧野英一是日本新派的重要学者,他的罪刑法定思想也是其最饱受争议的理论之一.作为主观主义的代表人物,牧野英一创造性地用法律进化论的角度来解释罪刑法定的嬗变改造,这对罪刑法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其罪行法定思想也有诸多不合理之处.本文试就其罪刑法定思想的合理之处及其缺陷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0.
我国《刑法》第3条对罪刑法定原则的表述分别从“入罪”和“出罪”两方面进行了限制。但是,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早就对某些超越刑法有关“出罪”事由规定的犯罪进行了“非犯罪化”的处理,本文对其合理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