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15篇
政治理论   35篇
综合类   1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象牙塔的生成也离不开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美国大学的完善亦经历了政治及法律的艰难斗争,且无法摆脱时代的烙印。还大学一个纯净的学术氛围看来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12.
黑人的飞跃     
崔少明 《南风窗》2008,(24):94-94
黑人首次当选美国总统,而且几乎是全球拥戴。但余生也早,我1967年到美国,先后在芝加哥、华盛顿、纽约等大城市求学和工作十几年,但一个黑人也不认识。老师和同学里没有黑人,即使住处看门的也是拉丁裔。读研究院那几年,只在学术会议上见过一个黑人同行。由于太罕见,至今还记得他姓Brown。  相似文献   
13.
温玉顺 《求贤》2009,(8):30-30
每到大学录取季,美国考生都会怀着期盼的心情,焦急等待着收到信封。与中国不同的是,他们除了会收到录取信.还会收到大学的拒绝信。从这些拒绝信的态度、措辞里可以看出该所大学或校长本人的风格.而且会给读信考生带来正面或负面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4.
疯狂上涨的美国大学学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雨 《小康》2009,(2):77-79
大学的办学经费明显减少,美国家庭更因为景气不佳而削弱了支付学费的能力。几乎冻结的学生贷款也使学生和家长面临短期的资金困境。对于无数工作朝不保夕、储蓄与投资缩水的美国工薪家庭来说,供孩子读大学在未来几年将是更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颜平 《侨园》2014,(10):39-40
课外活动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是美国大学考察学生的一项重要参数。在申请美国大学所要填写的通用申请表(CA)的第四页,留有10处空白部分需要申请学生填写自己从初三到高三参加过的课外活动。那么,你知道美国大学招生官是如何衡量一名学生的课外活动?有什么标准吗?我们应该如何根据这些指标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活动?美国大学招生官考察课外活动的12项指标美国大学招生工作中,大学招生官首先看学生的标准化考试成绩和GPA,接下来就该关注学生的课外活动了。  相似文献   
16.
蔡定剑和上海市闵行区委书记孙潮是闵行区公共预算改革的两位主要推动者。去年,蔡定剑因病离世。孙潮是一位博导级的区委书记,多次剑美国大学访学和讲学。  相似文献   
17.
留学之窗     
《侨园》2013,(4):56-59
<正>国外院校更看重中国学生什么数据显示,2012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39.96万人。其中国家公派1.35万人,单位公派1.16万人,自费留学37.45万人。出国留学热持续升温。在此背景下,如何打动国外院校,入读自己心仪的学校,是拟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相关留学专家表示,如今,国外院校在招收中国学生时,成绩高低并非录取的唯一标准,实践经历、创新思维、动手能力等软实力已成为能否被录取的硬指标。  相似文献   
18.
美国大学董事会、校长、评议会权力关系解析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美国大学内部的权力体系主要由董事会、校长和评议会等构成。校长是大学的权力中心,但校长也要受到董事会和评议会的制约。董事会主要决定学校的大政方针、对外关系以及学校的财政与资产,对学术事务甚少介入。评议会则主要负责学术事务的决策。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的大学要明确党委和校长的职能权限,要强化大学的学术权力,要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9.
《侨园》2014,(9):48-48
赴美国留学,转学是一个常见的留学途径,也是被美国大学认可的留学方式。转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申请者深入了解希望转入的学校的标准和要求,报名的截止日期等细节。下面,留学专家为大家总结几点美国本科转学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留学之窗     
《侨园》2013,(10):60-61
<正>低龄留学生如何避免与寄宿家庭的文化冲突近年来,留学低龄化趋势日渐明显,为让孩子尽快适应海外生活,很多家长都愿意让孩子住在寄宿家庭里。但当不同文化背景的两方处于同一个屋檐下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摩擦,主要集中在饮食、交通和交流方式三大方面。美国午餐多以冷食为主在中国,有"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的习惯,且食物总要先加热。可在美国,常见的午餐以冷食为主,如麦片、沙拉、三明治等,晚餐才是一天中最重要的。因此,小留学生抱怨饮食不适,主要是因为冷食易让他们觉得在受罚,或认为寄宿家庭对他们不够关心。事实上,寄宿家庭提供冷食并非对留学生不在乎,这是他们的饮食习惯。专家建议:小留学生们应与美国父母共同制定一套交通日程表,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