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29篇
中国共产党   216篇
中国政治   300篇
政治理论   67篇
综合类   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美好生活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理性表达与实践经验的理性升华,它既内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生态逻辑,又指涉总体协调高质前行的社会发展逻辑,还关联以人民为中心旨趣引领的价值逻辑。自然-社会-人的平衡协调、自然-社会的平行发展、自然-人的平等共生凝构了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自然生态逻辑。物质充足与供求均衡、民主充分与法治健全、精神滋养与意义索寻、和谐关系与公平正义显明了美好生活的社会发展逻辑。维护人民尊严、增进人民幸福、促进人民自由全面发展形塑了美好生活的价值逻辑。三重逻辑虽各侧其重、各显其质,但却不能割裂而论,它们共同筑构了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整体图景与价值期许。  相似文献   
122.
123.
小康是中国古代社会对美好生活所向往的目标。早在西周时候,小康一词即已出现。《诗经》上的《大雅·民劳》中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句子。《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贵族世袭)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设置)田里……是谓小康。"  相似文献   
124.
民生历来是省级两会的重要话题,也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如何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让百姓有更多获得感?新年伊始的省级两会上,各省代表委员们围绕养老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慈善社工等民生民政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共同擘画美好生活新图景。  相似文献   
125.
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的需要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变为美好生活的需要。在新时代,不仅人民的经济需求由原来的基本生活满足型转向综合发展型、富裕提升型,而且人民在政治生活上对民主法治的需求、在文化生活上对精神文明的需求、在社会生活上对公平正义的需求、在生态文明方面对优美环境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因此,我们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个维度去全面认识和把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时代内涵,并探索通过加强领导、更新理念、健全制度、创新举措等方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26.
《中国民政》2020,(1):F0002-F0002
1民生保障制度概念首次提出。2019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民生保障制度的概念,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加以阐述,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实施。2019年4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的通知》,同时发布《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这是首次大幅度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是减轻企业负担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27.
128.
程中培  乐章 《求实》2020,(2):65-75,M0005
基本生活需要保障是我国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基础。构建基本生活需要标准,关键在于瞄准相对贫困目标、构建福利认证标准和消除社会排斥状态。基于人类需要理论和国外基本需要战略等相关研究,应以民生保障、适度普惠、多维满足和防止伤害等为具体目标,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生活需要标准。这一标准分为最低标准和适当标准两个层次,包括收入、医疗、教育、住房和照料五个维度的货币指标和非货币指标。以"美好生活"为核心的新时代社会政策体系要在全面性与协调性、主动性与精准性、适度性与发展性三个方向着力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要,从消除绝对贫困走向解决相对贫困。  相似文献   
129.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政治判断,其理论依据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要矛盾的转化需要对美好生活内涵作更丰富更多元的理解,涵盖健全活力的私人生活和丰富持续的公共生活。在解决主要矛盾的路径选择中,要尊重行业属性的差异,真正聚焦矛盾产生的诱因,处理好"平衡"和"均衡"的关系,厘清"充分发展和充分竞争"的界限和标准。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