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8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梁秋 《世纪桥》2012,(13):29-30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是其超验现象学的核心内容。生活世界问题的提出源于他对欧洲的科学危机、哲学危机和人性危机深刻的反思。他指出,生活世界是前科学的世界,是科学的世界的基础。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j仑就是为了科学寻找前提,解决人的生存困境。他认为,通向生活世界即向现象学迈进,其手段是通过终止判断的方式,即现象学悬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32.
萨特的意识结构和自我学说是萨特与胡塞尔现象学区别最为明显的地方。胡塞尔的意识结构采取一种"三位一体"式的结构图式,但不幸引入了一个"先验自我",破坏了"意识"的纯粹性;而萨特通过对意识进行了三个等级的划分,认为包括"我思"或自我在内的一切都是在意识之外的,只有意识自身才能成为意识的源泉,先验的"我"没有存在的理由,两者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自我与意识的存在方式、存在地位、存在时间以及固定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33.
基于认识论的引导动机,胡塞尔将三维空间构造问题划分为两个层次:二维场域的构造和三维空间的构造。二维场域的构造和三维空间的构造从根本上都依赖于作为实践主体的身体活动的动感,由此三维空间的构造学说超出了认识论的境域;不同于封闭的三维空间,实践空间是主体的实践生活的开放的境域,它具有近距—远距的本质结构。实践空间最终指包含着家乡—异乡这种不变样式的生活世界;不仅空间构造问题的深入阐明必须引入实践概念,而且对超越论现象学的观念的合理阐明也必须借助实践概念。  相似文献   
34.
练新颜 《前沿》2008,(11):57-59
胡塞尔在其著作《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中以现象学的方法为我们分析了近代科学诞生的过程。胡塞尔以伽利略为起点,详尽地考察了伽利略构建近代科学的思维过程并解释其动机。  相似文献   
35.
Hyle(质素)作为胡塞尔感知现象学的核心概念,在《观念I》中得到了清楚明白的阐述,但随着时间现象学的研究视角的引入,质素呈现出一系列彼此之间难以协调甚至相互冲突的现象并最终被归结为“在体验之中的非自我”或“非自我的主体性”这种谜一般的表述。质素之谜也让现象学界争论不休,甚至让一些现象学家对揭示谜底的可能性表示失望。胡塞尔晚年在“C手稿”中以“原活当下”为立足点发现了质素通过“结对联想”、“相似组的建立”、“内在材料的融合”以及“形式联想”等方式进入时间化过程的现象,并通过对“原自我”和“原非我”的区分和联系的阐明在质素的幽暗处投下了一道亮光。  相似文献   
36.
史亚娟 《学理论》2013,(18):51-52
与现象学的联系最为密切的词项是"意向性"。意向性学说宣布一切意识行为都指向某种对象。它首先表示的是心灵的或者认知的意向,而不是实践的意图。在现象学里,"意向"(intending)指的是我们所拥有的与对象意识的关系。意向性是现象学里必不可少的起点概念和基本概念,它始终是前现象学心理学和先验现象学的共同主题。意向性学说对胡塞尔的哲学具有重大意义,是因为他看到了解决传统哲学问题的契机。  相似文献   
37.
李联华 《学理论》2010,(14):81-82
德国哲学家、现象学之父胡塞尔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山鼻祖。他从反叛心理主义开始,走上了一条企图复兴理性主义之路。胡塞尔现象学的宗旨是:为人们的生活,进而为生活之上的科学和形而上学奠定基础。理解胡塞尔现象学的关键,是理解他对内在性的限定。在他那里,先验还原是本质还原的前提。但是,胡塞尔现象学所呼唤来的并不是理性主义的再生,而恰恰是理性主义的进一步衰弱,这一切都为胡塞尔哲学自身的被颠覆制造了可能。  相似文献   
38.
在德里达看来,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的要害不在于某种柏格森式的绵延,而是"已经"。这种时间性的意义已经被构造好了,已经被知道了。胡塞尔没有在细节上揭示"已经"之前的情形,因此他可能还没有接触到真实的"发生",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可以用"一次发生"代替后来的每次发生,代替"发生"本身。  相似文献   
39.
如果空间既不像自然态度认为的那样在客观世界中存在,也不像康德认为的那样属于主体的先天直观形式,那么空间存在于何处、发生于何方?胡塞尔在《事物与空间》中通过动感及其与视觉和触觉的结合这三个理论节点的引入展现了空间的现象学构造过程,但由于胡塞尔的思考局限于认识论框架,所以这一过程留下了诸多漏洞。胡塞尔晚年的"空间构造札记"重提空间的发生问题,遮蔽和阻抗现象逐渐引起胡塞尔的关注。而挖掘"遮蔽和阻抗"这两个概念的发生论价值,并将其置于意识的纯粹内在性之中,从自我的被动性转变和意向性的突发性中止出发对空间进行发生现象学的构想,则是本文的研究旨趣。  相似文献   
40.
从马克思主义意识观的角度来看,意识是人脑对外部客观对象的反映与摹写,属于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它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从意识的本质、作用和内容等方面对此进行过详尽的论述。随着西方心灵哲学、脑科学、神经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人们对意识的研究日益深入,这在丰富意识理论的同时,给马克思主义意识观带来了一些诘难性的挑战。直面问题、应对挑战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胡塞尔现象学还原视域下的意识观,尤其是从超越于自然主义、第一哲学的视角审视纯粹的意识,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观颇有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