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0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20篇
各国政治   139篇
工人农民   63篇
世界政治   2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0篇
法律   921篇
中国共产党   1437篇
中国政治   1936篇
政治理论   749篇
综合类   1065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91篇
  2022年   259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235篇
  2014年   669篇
  2013年   505篇
  2012年   548篇
  2011年   486篇
  2010年   536篇
  2009年   463篇
  2008年   418篇
  2007年   318篇
  2006年   264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星座文化下青少年的心理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舟 《青年探索》2004,(2):39-41
星座文化是青少年流行文化的一种形式。星座的流行反映了青少年自我认知、人际交往、信念系统等心理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来自外部的压力和传媒的共同作用结果。通过分析星座在青年群体中流行的原因,了解青年社会化过程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引导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52.
许诺之所以被认为是一种奇怪的实践,是因为人们没有理解其道德约束力的来源。作为产生自我承担性义务的典范,契约论者用许诺来说明公民的政治义务,这是契约论的核心理念。但是这种类比是值得商榷的,因为政治生活中找不到真正的许诺实践,而且政治义务也并不奠基于践诺义务。这种观点对自由主义是致命的,它威胁到自由主义大厦的基础。为此,契约论者必须找到新的论据来证明公民为什么有义务遵守法律。  相似文献   
53.
哲学的自我追问,即对“哲学究竟是什么?”的追问,是哲学中最为核心的问题。哲学的自我追问具有双重的意义:一方面,这种追问将引导我们走进哲学理论的核心,去理解哲学、把握哲学的理论本性;另一方面,这种追问又迫使我们立足哲学当代发展的前沿,展望哲学未来发展的趋向,构建自己的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54.
2009年11月27日"北京大兴灭门惨案"的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震惊与广泛关注。文章主要从家庭教育缺陷,个体自我效能感缺失,负性情绪长期积压,社会支持系统力量薄弱,缺乏有效的人际沟通等方面进行了心理学的思考与探索,希望能对减少家庭惨案的发生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思路,进一步促进家庭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55.
谢海平 《学理论》2010,(24):171-172
第三代诗歌以反文化、反意象、反崇高为旗帜,他们试图通过反文化来回到本真世界,他们逃避自我,通过客观还原、消解意义的方式来追求世界的本真,但诗歌语言仍然是文化的载体,他们又通过解构语言,大量运用口语来背叛规范化的诗歌语言。尽管彻底的反文化是不可能的,但这种努力已经打破了原先僵化的局面,带来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56.
李妍妮 《前沿》2010,(14):167-169
隐喻作为一种最常用的修辞手段在广告语言中被广为使用,因此大多数的学者对于广告语言中隐喻的研究仅停留在修辞学的基础上。然而,认知科学的发展对隐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它从根本上讲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广告人正是通过隐喻这个载体将产品的信息更有效地传递给了消费者,从而达到促进营销的目的。本文在前人隐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求深入探讨隐喻的认知性在广告语言中的作用及其对营销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
刘文 《求索》2007,(10):189-191
认知诗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而这两个学科则构成当今认知科学的主要内容。认知诗学基于一系列与认知有关的语言结构与语言运用理论,试图把这些理论模型应用于文学文本的研究,以找到能把文学研究与语言和心智研究接通的方法。认知诗学虽然能为具体文本的分析和阐释提供新方法,但认知诗学的主要目的却在于:用于语言研究的认知框架如何可以用于建立语言理论与文学理论之间更密切的相互关系,从而把文学话语放在更宽的意义生产过程之中来考量。  相似文献   
58.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应当健康、快乐、安全的成长。但每年我国有超过18500名14岁以下儿童兄于道路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中国儿童意外伤亡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溺水。另外加上因网吧、运动、旅游意外和不慎交友造成的对青少年的伤害,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何消除这些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不安全因素,如何避免这些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是一个既现实又严峻的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和青少年本人的共同努力。作为青少年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对策, 使青少年能够安全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59.
美丽的了断     
法律制度出自人的手笔,所以与人的认知能力密不可分。例如,法典化以理性主义为哲学基础,法典崇拜折射出可知论的乐观;诉讼理论从追求“客观真实”转向“法律真实”,则表明人类开始承认自身认识能力的局限。波斯纳在《法律与文学》中认为:法律起源于复仇。在专门的司法机构产生之前,复仇是私人与家族的事务,由于私人复仇导致社会成本过大,逐渐出现了专业复仇机构——司法机关。这种观点给予了一种启示:法律的任务是了断。诸多法律制度验证了这一点:诉讼时效:两审终审;举证责任……这些制度设计都宛如歌曲《当爱已成往事》所唱,“真的该断了过去,让明天好好继续”。生活需要继续,冲突必须消解,所以陈年往事不再  相似文献   
60.
贫困生是我国高校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在承载生活和学习的重压下,极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分析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探讨对高校贫困生如何进行心理健康自我调适,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