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7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各国政治   51篇
工人农民   56篇
世界政治   16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4篇
法律   884篇
中国共产党   1218篇
中国政治   1934篇
政治理论   481篇
综合类   6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471篇
  2013年   445篇
  2012年   502篇
  2011年   538篇
  2010年   509篇
  2009年   432篇
  2008年   507篇
  2007年   342篇
  2006年   309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福建自古就有“海为田园,渔为衣食”之说,海洋资源是福建的一大优势。全省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比陆域面积大12.4%;海岸线长3324公里,居全国第二位;岛屿1546个,总面积1400.13平方公里。福建地处亚热带,水质良好,气候温和,发展海洋与渔业经济的条件得天独厚。全省可供养殖的内陆水域面积超过陆域耕地面积。拥有闽东、闽中、闽南、闽外和台湾浅滩5大渔场,海洋生物2000多种,鱼类700  相似文献   
42.
主体认识能力成为长期以来认识论探讨的话题 ,本文立足于主体认识图式 ,对认识图式的历史进程、其与主体认识的关系和相互沟通问题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43.
李北方 《南风窗》2007,(1):84-85
当韩三明对象征着主宰力量的飞碟无动于衷时,便是一种无声的抗议:所谓的大好形势跟我有什么关系?在《三峡好人》中,有一个充满了隐喻的超现实场景:在长江边,韩三明和赵涛同时看到了不明飞行物,眼见它低啸着在阴云间盘旋,然后倏忽消失。二人丝毫没有感到惊奇,低下头走自己的路,就像刚刚飞过天空的是一只麻雀。这个场景可以视为整部电影的点题:一个在强力推动下  相似文献   
44.
魏丽 《团结》2006,(6):43-46
“过劳死”一词源于日本,是最早出现于日本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繁荣时期的一种现象。国际上一般认为:过劳死是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重、心理压力过大、存在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由于积重难返突然引发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救治不及,继而丧命的一种现象。“过劳”的主要表现为:经常出现身体乏力、睡眠不稳、记忆减退、头痛头昏、腰酸背痛、食欲不振、视觉紊乱、“将军肚”、脱发等症状。一、我国“过劳死”的现状我国最早涉及“过劳死”问题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蒋筑英等杰出人物英年早逝,但是在倡导“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年…  相似文献   
45.
社会转型正改变着我国原有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运行状态和关系结构,这一系列变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社会转型同构。与社会转型同构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对变革中呈现的“新”问题、“真”问题和“大”问题做出及时有效的回应,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三贴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一、理论与社会转型同构是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认为,“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这句话的要旨在于变化是绝对的,发展是硬道理。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无终点,必须与…  相似文献   
46.
由于尸体腐败,手指、掌的皮肤组织因脱水干涸向内凹陷变形,手指掌呈现干瘪状态,用普通的捺印技术很难提取到有鉴定价值的指掌纹。笔者经过反复的实验,发现剥离皮肤后,用侧光照相法提取干瘪状态的指掌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7.
人与自然共处在地球生物圈的同一体中,人类的繁衍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大自然,必须以大自然为依托,因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显的犹为重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度统一。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必须发扬民主、提倡、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实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开发人与自然更加自觉的和谐状态,重新认识和理解自然规律,重新反思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天人合一"的协调发展理念,在更高的科技水平上取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8.
本文从工业文明的解构和生态文明的建构两方面来研究深层生态学桂冠诗人加里·斯奈德的生态文明思想。工业文明的解构是指对工业文明的批判,目前人类文明(工业文明)所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远离地球和过度开采这两方面。生态文明的建构是指斯奈德为工业文明所面临的问题寻找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49.
朱世洪 《人权》2006,(3):27-29
一、我国罪犯人权保护的现状罪犯人权是指被法院判处刑罚的罪犯依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享有或者应当享有的权利。从自然属性上讲,罪犯虽然被法院判处了刑罚,但他(她)仍然是人,因此,罪犯仍然享有人权。从社会属性上看,罪犯是由于自己的犯罪行为(在很多情况下,犯罪是严重侵犯人  相似文献   
50.
继续犯是刑法理论中存在争议较多的一个罪数形态。继续犯必须是犯罪行为与不法状态同时继续,时间继续的长短并非确定继续犯的唯一要素。继续犯和状态犯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