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8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各国政治   51篇
工人农民   56篇
世界政治   16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4篇
法律   884篇
中国共产党   1218篇
中国政治   1935篇
政治理论   481篇
综合类   6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471篇
  2013年   445篇
  2012年   502篇
  2011年   538篇
  2010年   509篇
  2009年   432篇
  2008年   507篇
  2007年   342篇
  2006年   309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语言习得理论的基础来自人类习得母语与自然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人类内在的生物本性及人类 生物本性自身的发展规律。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近30年语言习得各种研究成果理论化、系统化, 成为当今 世界影响最大的自成体系的语言学理论。克拉申的五个假设构成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主要框架。语言习得理论对 外语教学的启发有利于外语教师对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激发  相似文献   
962.
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和谐社会的蓝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作了初步描述,认为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1](第120页)。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倡社会和谐”,“是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但是,“这些主张本身还带有纯粹空想的性质”[2](第304页)。按照马克思的设想,共产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上的,阶级差别、…  相似文献   
963.
刘石泉 《求索》2005,(11):152-155
魏晋时期,社会处于一个急剧变化和转型的时期,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也在不断转变。这种转变又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文学的创作中,导致了魏晋文学的转型。魏晋文学无论是题材、主题,还是体裁、艺术表现手法、审美趣味,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魏晋文学的转型与魏晋伦理的转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64.
《道德经》与道教生命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冰  何松 《求索》2005,(12):129-131
《道德经》关于“道”的哲学思想,为道教乃至中国传统自然生命美学奠定了哲理框架,涉及了生命美学的哲理基础、基本内涵、相关范畴和哲学意义。重新解读《道德经》,有助于道教和中国传统生命美学的美学理论与现代哲学、美学思想接轨,发挥生命美学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965.
精神危机是最根本的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军宁 《南风窗》2010,(19):43-45
中国在今后以至于更长的一段时间内,最大的最根本的危机是与信仰与道德有关的精神危机。纵然是严刑峻法也已经无法改变这样一个最直观的现实。  相似文献   
966.
谢友倩 《唯实》2010,(1):38-44
考察西方和中国的社会秩序理论发展史,可以发现,理性作为一种权衡与选择能力是社会秩序构建的基础和动力。以契约理性、利益理性和科技理性为代表的西方工具理性是现代工业社会秩序的核心支柱,而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森严的金字塔式的封建政治制度以及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朝内价值体系下的伦理和审美文化导致了中国社会秩序中缺乏工具理性因素。现代全球化背景下,要实现和谐的社会秩序,对中国来说需要的是一套既符合中国自身特点又能适应当下全球社会发展特征的复合理性。只有价值理性、工具理性和自然理性的有机结合才是现代工业以及后工业社会维持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稳定的理想精神归宿。  相似文献   
967.
作为近代西方社会世俗化、理性化运动的产物,社会契约论思想在其产生时就表现为对传统基督教思想的颠覆,但是作为一种思想理论或意识形态,两者所根植的政治文化却有着惊人的连续性和继承性。以社会契约论思想和基督教思想为研究对象,试图追溯社会契约论思想的宗教维度。以个体的自然平等和自由意志为理论基石的近代社会契约论思想与基督教思想中对个体灵魂独立性的承认和上帝之下人人平等的理念具有耦合性和一致性,基督教价值观念是一种深层次的政治文化积淀,是普通西方人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和政治情感的基础,社会契约论思想的理论预设和价值前提来自于基督教思想。  相似文献   
968.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等原因,地球上的碳排放不断增加,累积到现在,出现了气候变暖、土地沙化、水源枯竭、空气污染、物种减少等严重问题。人类的高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导致自然生产力与人类生产力的对立消长,使地球的自然生产力出现走向衰竭的危险。  相似文献   
969.
文叶飞  罗翔  王玲  龙强 《当代贵州》2010,(9):100-103
独具特色的喀斯特自然人文景观,让黔西南有了"山水长卷,中国金州"的美誉。其中,"水墨金州"体现了精神领域和物质领域的双重定位和四层含义。物质领域是指自然风光和物质资源,精神领域是指人文风情和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970.
基于我国"营改增"改革的外生性事件,本文从企业资产投资提供的"非债务税盾"视角出发,探索性地研究了"营改增"政策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营改增"政策提高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以及研发投资的积极性,由企业资产投资构成的"非债务税盾"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债务水平,该发现符合"非债务税盾"与资本结构之间存在"替代效应"的理论预期。与未接近"税收耗损状态"的企业相比,"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后的"替代效应"在接近"税收耗损状态"的企业中更为明显,验证了"税收耗损状态"假说。考虑到非国有企业的税收敏感性要强于国有企业,"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后的"替代效应"以及"税收耗损状态"假说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区分债务期限结构后发现,"营改增"政策显著降低了企业的长期债务水平,而对短期债务的影响并不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提供了"非债务税盾"与资本结构之间"替代效应"的新证据,还发现企业产权性质对资本结构选择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